二人刚回营帐,就见到里面乌泱泱站着一群人,夏侯婴、樊哙等人都来向韩信、刘元道贺。
樊哙衣裳还没换,头发一缕一缕还沾着血,他由衷称赞道:“恭喜大将军、长公主,立下这么大的战功。只是俺实在是没看懂,这仗怎么就打赢了呢?”
夏侯婴也在一旁说道:“对啊,元,你和大将军是怎么打赢的?”
韩信见众人都想求教,便笑着说:“不过是兵法罢了。”
“兵法?说元将军用了兵法,我们是同意的。可大将军你,分明就不是按照兵法行军的。”
“元是我的学生,她用兵法,我也是用了兵法。你们有何处不明白?让她给你们讲讲。”韩信看刘元颇有兴致,也乐得让她去给这群大老粗说道说道。
曹参、灌婴二人是这群将领中最聪慧的,二人还在代国继续往北边打,没有回来。
“非也非也,老师正是依靠兵法,才能打得赢赵国。”刘元这时的困意去了大半,她从不放弃这样的人前显圣的机会,瞬间就来了精神,“诸位叔伯可是有所疑惑?”
“不都是说,布阵要右边是山,左边是水,咱背着水,怎么就叫兵法了?”樊哙打过无数场仗,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办法,“还有,要是援兵没有来,咱还能赢吗?”
刘元环顾一圈,这群将领们面色黝黑,大多都是农民起义出身,却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到了这一步。
她态度前所未有的端正:“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2]
“这啥意思?”樊哙摸不着头脑,眼神饱含期待地看向刘元。而其他将领们也是一副求知若渴的样子。
刘元放慢语速:“在作战中,通常以正兵与敌人交战,而以奇兵取胜。我们背水布阵的兵,就是正兵;而那两千骑兵,便是奇兵。正面进攻,而后背水防守,这便是‘以正合’;两千骑兵换掉旗帜,而后内外配合,这便是‘以奇胜’。”
“原来如此!”
“多谢长公主!”
“大将军智计无双!”
……
这赞叹声不绝于耳,刘元摆摆手谦虚道:“低调,低调。至于援军没来的情况,在元看来,诸位叔叔伯伯都是个顶个的好汉,又有大将军如此奇兵配合,坚持到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
“还是多亏你增援的这么快,大将军也不提前告诉我们,早知有援军,咱们也不用那般拼命了!”
“要得就是你们没有退路,倘若你们早知道有援军,只怕手底下的人都要跑得无影无踪了,”韩信出面解释道,“只是有一点,刘元不是我安排的援军,她本来是赶不过来的。”
本来赶不过来?这是何意?难道大将军此前也并不知情?
喧闹的众人一下子就鸦雀无声。这太不可思议了!
樊哙向来心直口快,他这样想也就这样问了:“元,你是如何能来增援的?”
旁边的将领们也跟着一个劲儿的起哄。
刘元本不想说些什么,这显得大汉长公主太不低调,但既然大伙儿给她搭好了戏台子,那她也只能勉为其难地出出风头了。
她讲述了自己如何声东击西,又如何抢占了北山。起先众人不太明白这抢占北山的含金量,只觉得十分厉害。但在场有了解马服君的将领,他与旁人科普了一番,众人再此看向刘元的眼光便大不相同了。
我滴个亲娘嘞!长公主这脑袋是怎么长得?还是说大将军他教得好?
也不对啊,大将军教了他们这群人不至一次,他们怎么就没打过这么漂亮的仗呢?
樊哙等人齐刷刷看向韩信,目光中带着哀怨,那意思很明显:你怎么还偏心呢?
他们又转过头来打量着刘元,忍不住开口问:“元啊,你是怎么想到的?”
“……”刘元努力忽略他们这副有些滑稽的表情,毕竟十几个大老粗做出这样的举动,实在是有些辣眼睛,“我没想太多,只想着快些来支援,诸位都是元的长辈,是我大汉的股肱之臣,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许是继承了刘邦的天赋,刘元眼眶微红,这一番话说得将领们感动不已,夏侯婴甚至开始抹起来了眼泪:“你们不知道,元她已经好几日没合眼了,她是拼了命的赶过来啊!”
刘元给夏侯婴点了个大大的赞!
但众人感动之余,却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也很想打胜仗,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元的本事呢?
“叔父很感谢你,只是,元啊,你……你就只是想着来帮忙,然后,就打赢了代国吗?”樊哙忍不住问道。
刘元点点头:“正是如此。”
“就只是依照大将军教你的兵法?你便能想出破敌之法吗?”
“这好像不是很难的事情,”刘元笑得灿烂,她挠了挠头,“难道,叔父们不会吗?”???
在场众人面色恍惚,或许,我们应该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