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令之想起穆嫔在他面前的种种表现,还是极为勉强地将这句话咽了回去。
明德殿的一间空旷侧殿被暂时用于演习礼仪,裴令之跟随刘内官进去,殿门合上,掩住了隐约传来的人声。
“谈世子。”尚宫女官迎过来行礼,“您来得不巧,殿下入宫伴驾,还没回来。”
谈照微问:“殿下何时回来?”
尚宫女官诚恳说道:“殿下鸾驾行踪,怎敢妄自揣测。您若有急事,不妨先等一等?”
谈照微犹豫一下,道:“既然殿下不在,那就等殿下回来我再请见。”
尚宫女官并不阻拦,说道:“世子慢走。”
谈照微走了两步,忽的挑起眉梢,问:“那是何人?”
尚宫女官眸光一转,顺着谈照微的方向看过去,微笑说道:“那是宫中御驾前的刘内官,奉旨来教习裴公子演练见驾礼仪。”
谈照微脚步止住:“在明德殿?”
尚宫女官微笑道:“是的。”
没有掩饰,没有回避,就这样直接给出了答案。
当然,身为东宫的尚宫女官,也确实不需要畏惧忌惮一位外朝世子。
但对于真正的聪明人来说,这又岂是怕与不怕的问题?
尚宫女官的态度,某种意义上,便可代表着皇太女的态度。
谈照微不再多言,心情却变得更加不好。
昨日的小宴上,景含章在辩论、李盈风在发疯、郑明夷故作深沉……唯有他自己,始终隐约注意着高阶之上的鸾座。
所以他留意到裴令之离席登阶,留意到鸾座旁多了一张椅子,也留意到很多似有若无的细节。
那些细节让他生出极大的警意与忌惮。
谈照微学过兵法、上过战场、领过先锋。
战机稍纵即逝,这个道理用在其他地方,其实也是一样。
于是他说道:“有劳尚宫,烦请殿下归来后,尚宫替我禀报一声。”
尚宫说好。
谈照微转身离去。
已经停歇的风雪里,走来一队捧着托盘的宫人。
托盘上盖着一层质地厚实的布,但从布帛的起伏轮廓来看,下面应该是不同的衣料或衣裳。
见到谈照微迎面而来,宫人们连忙俯身行礼,拜见世子。
谈世子面无表情地经过,只挥了挥手,示意免礼。
硬底皮靴踩过地面厚实的积雪,留下一个稳定而极深的足印。
皇太女不在东宫,那么那些衣裳是送给谁的,自然也不用多问。
真烦。
谈照微面无表情地想着。
“真烦。”
景昭放下手中奏折,稍稍挑眉,有些不耐。
这封奏折由朝廷新近派往南方的三名主官联名上奏,说的是同一件事。
建元五年,临川郡守施旌臣上奏,请求朝廷调派银粮赈灾平乱。
奏折发出的当晚,施旌臣悬梁自尽。
一夜之间,朝廷派往临川郡的四十五名采风使尽数遇难,从此所有采风使撤出世家官署,转向民间。
建元十年,景昭与裴令之冒险杀死王悦,仓皇东逃,在一条船上遇见了一家三口。
很快,船遇水匪,一家三口仅剩一个叫做琉璃光的小女孩幸存,在江岸旁被景昭捡到,带着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