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侧随行的李氏侍从脸色大变,惊呼:“表少爷!”
李盈风的眼底好似要喷出火来,扑通跪了下去,抢着叩首请罪:“殿下恕罪,是臣治下不严,匆促之下奴婢们没将园子里的闲杂人等清理干净,以至冲撞了殿下,请殿下降罪!”
她不是蠢货,连侍从都能认出来那少年的身份,她自然更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那是她前来投奔的孀居姨母之子白氏,算是她的表弟。
李盈风心中怒火更炽。
她忙着在东宫当值,在外面办差,难免对家里寄居的破落户亲戚不甚了解。只隐隐约约听母亲提过,说这个表弟看着文静心气却高,让她离得远点,免得被缠上。
——但这也太高了!
如果目光可以化作刀剑,那少年现在肯定已经被李盈风的眼神斩成了肉泥。
——他竟然敢行险,竟然敢试图诱引皇太女!
李家是正经的书香门第,清流文臣,李盈风父祖三代持身甚正,如果今日之事传出去,那简直就是现成的一个话柄——李氏表里不一,献美太女借此邀宠。
天地良心!
就算要献美,该是什么样的蠢货才会赶在太女大婚前夕,那等同于直接彻底得罪了未来太女妃,为献一侍妾而开罪储妃,就算是薛兰野都干不出这种蠢事。
更何况,未来太女妃天姿国色,容光惊人,以白氏这点美色,譬如萤火与皓月争光,还不够丢人现眼贻笑大方呢。
李盈风自己就是家里精心培育预备承嗣的继承人,又同为女子,深知如她一般的承嗣女作何想法——山珍海味吃腻了可能会愿意换清粥小菜,但夜明珠看习惯了,没有人乐意去换一颗死鱼眼珠子摆在家里。
她毕竟是东宫里历练出来的人,眼光见识并不算差,很清楚今日之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小处说,这其实就是年轻郎君意图攀龙附凤;往大处说……
没见东宫护卫刚才上来就将白氏定性为刺客吗?
今日皇太女驾幸此地,李府早就将园中清场,除却李盈风带着几名侍从陪太女游园,另有几名李家主、李太太身边的亲信侍从远远候在一旁,等着奉茶打扇、跑腿做事。除此之外,就连李盈风嫡亲的弟妹,都只过来行礼拜见,便很乖觉地带人退下了。
由于负责清场的是李府,东宫护卫们只负责戍守内外,一旦白氏被定性为刺客,东宫护卫们固然要吃些挂落,但及时制服刺客,又可叙一叙功劳。
但那意味着李家就要倒霉了!
这也是李盈风一刻不敢迟缓,当机立断跪倒请罪的缘故——她要把白氏定性为‘闲杂人等’,才能把李家从窝藏刺客这个泼天大罪里摘出来。
景昭双手笼在袖中,眉梢轻扬。
她还真是很久没见过这么直白浅陋的勾引方式,从小到大,对她明里暗里示好的男女数不胜数。一开始她还只需要提防男人,等到穆嫔初入东宫时,景昭就连各家的女郎都要当心了。
女郎和她没有男女大防那一层束缚,但与之相对的,女子之间即使传出闲话,也不会混淆血脉,所以便不至于毁坏名节,景昭不是非纳不可。
好在景昭足够谨慎,否则这么多年下来,东宫里的妃妾恐怕多到足以塞满整座皇城。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少年的手段很是浅陋,心思倒是奇巧,竟能在李府重重清场之下潜入池水隐藏。
看着跪倒在地的李盈风,景昭道:“李家的治家手段,现在看来不过尔尔。”
她是真的有些不满。
幸好今日潜进来的只是个少年,要是真的刺客,岂不是将她陷入了险境?
这是显而易见的敲打。
李盈风不敢辩解,一边继续叩首谢罪,一边在心里把白氏母子诅咒了八百遍。
“罢了。”景昭道,“起来吧,既然是你们家的家事,本宫不插手。”
皇太女的语气不轻不重,虽然出言敲打,声音也始终平缓,并没有疾言厉色。
李盈风的汗水立刻就滴了下来。
天边晚霞浓郁,就像火焰,也像皇宫里悬挂的朱红宫灯与红绸。
傍晚的风稍微凉了些。
景昭早把李府的那件事抛到了脑后。
从小到大,她遇见过的类似情况数不胜数,手段有高下之分,实质完全相同。
要是每一次她都为此挂心许久,那日子也不用过了。
她回东宫沐浴更衣,换了身家常衣裙,不是平日里合乎东宫身份的常服,仅仅只穿了一条天水碧色的宫裙,弃冠用钗,梳了个最简单的发式,乘肩舆往宫里去。
从东宫到皇宫不必走正经的宫门,有专门衔接两宫的宫道,景昭不必担心这幅模样被外臣看到有失庄严,一手斜斜撑着头,没多久便被凉风吹得昏昏欲睡。
皇帝照例还在明昼殿里,今晚允许景昭来和他共进晚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