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48章 抵达天津(第1页)

第248章 抵达天津(第1页)

看着张书缘是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后世的发展历程。起初,朱由检还不怎么信,因为他在张书缘的言语中见到了强敌环伺,各个大国化身为了强盗时刻打压着后世的华夏。但到了后来,由于他手上有后世的书籍及科技产物,所以他朱由检便不得不相信张书缘所讲的奋斗与发展了。“书缘别说了,朕明白你的道理。你放心朕定不会就此陷入懈怠,就算是不为了朕朱家,朕也要为后世子民谋得一厚实底蕴,让我子孙能够于世界之林争锋!”在安慰了他一阵后,朱由检也慢慢的恢复了正常,拉起张书缘的手上就开始表态度。“恩,我们君臣一定能成!”见朱由检表了态度,张书缘也重重的一点头,然后便按照君臣大礼就是一叩首。“书缘快快请起。”亲自拉起张书缘,朱由检脸上的神情甚是复杂,很想就地跟他谈论些具体的发展事项,好尽快的救治天下患儿。但碍于此时的坤宁宫中是人员驳杂,他二人也没办法细谈,于是他二人便就进入了寝宫,去探望周皇后及朱慈烜了。在宫里安慰了一番周皇后,又看了看朱慈烜的病情后,张书缘便就同朱由检告辞了,打算回府准备一下南下河间府的事了。“书缘等等。”见张书缘要走,朱由检就宛如是后世的普通人一般,跟自己的媳妇相视一眼后,就亲自送他出宫了。而这一幕,让一众太医院的太医们是羡慕不已,心中直言“张阁真不愧是陛下辅臣呐。这我若是张阁大人就好了……”……走在坤宁宫的走廊里,他二人也没说话,反而是自顾自的看着窗外的天空。大概走了有十三息的功夫,就在马上要走出坤宁宫时,朱由检这才出了声。“书缘可是要前往河间府了?”“恩,事急从速,既然定下了方针,我们就要做。”“恩,那你以为,朕用何人为巡银局堂官较好?”“既然陛下问,那我就有啥说啥了。对于巡银局员外郎一职,我主张任用张彝宪或司礼监王德化二人,而这样做,一能分化宦官的权利,二能在户部里插一颗钉子,三来用此二人陛下亦可多培养出一条看家护管的狗!”张书缘说的没错,眼下朝局虽然看似只有东浙两个大党在争锋,但他相信,随着朱由检越来越倚重温体仁出面办事,及宦官监控朝局之后。东浙二党会渐渐的改变主张,从而以一新名字立足于朝廷,并与温体仁之流博弈。这除了外廷的变化外,而用来监控朝局的东厂或司礼监群体,也必会恢复往日荣光,届时很有可能会再出一个如魏忠贤或王振之流的总管大太监。而自古以来,宦官干政是有一个大毛病的,那便是任人唯亲、阻挡言路、卖官鬻爵,为己牟利!没错,我华夏浩瀚史册,记录了不少宦官之祸,如东汉的十常侍之乱,唐代的甘露之变,再加上土木堡战神的贴身太监王振,而这种种祸事那个不是由宦官搞出的事?这在张书缘看来,用宦官也只是过度之计,等大明扛过了这二十年的小冰河时期,自己是一定要将宦官给踢出朝廷的!“恩,朕明白了。既然如此,那你便就先行一步,朕待过几天后就到。”想了想,朱由检也觉的没错,然后便就决定好了人选。而他选定的人手是,司礼监太监王德化!这王德化乃山西府大同人,眼下被人称为二王公,于陈新甲等年青一代的浙党人有极深的关系,可以说只要有他上任,就不怕温体仁会胡乱瞎搞了。当然了,这王德化也是有缺点漏洞的人,而那缺点便是他管不住心腹以外的属下,在历史中没少被下面人坑,这要不是他与浙党人熟,外加朱由检没了人手可用,要不然他早就是被人坑的死翘翘了。……离开了皇宫,回到府上收拾妥当,又跟干娘及黄伯等人提早拜了个新年后,就招呼着一众商业司的人,带上新法文书及官印玉牌就出发了。走出了内城,正当众人准备出外城时,张书缘突然就想起了朱由检提起的吴应箕。“来人!”“卑职在!”“吴员外郎筹措的书社是在哪里?你们可曾知道?”一想到吴应箕的事儿,张书缘便就想带上他去天津了,总觉得此行是一次实验执掌舆论的机会。“大人,卑职知道,吴大人的书社是在我京师以南的牛栏庄。”一名唤刘士琏的主事便就躬身应道。“恩,速去通知吴应箕到书社见我,另外与其言明要南下天津,让其收拾好家当。”听到书社的地方后,张书缘一想这也顺路,不如就此过去看看。“是!”刘士琏得命匆匆便就去寻人了。看着离去的刘士琏,张书缘只觉的其样貌斐然,下意识的就看了眼跟在自己身旁的毕际壮。“大人,此人乃今年的举人,是吉安府泰和县人氏,家世干净,对商道有着很清晰的看法,而他的考词也是接引古典论述商道的作用。”,!没错,今年是有科举考试的,只不过科考的级别是乡试而已。而顺天府的负责人是翰林院右庶子姚希孟为正考,副考为翰林院谕德姚明恭。只不过这二人在前些时间里,因土地兼并及考生舞弊之事,被自己和礼科给事中张鹏云给联合挑了。“是这样啊,那此人倒是个苗子,今后就让他跟在你身边吧。”也许是见刘士琏相貌俊秀适合扮猪吃虎,又或许是想给毕际壮减轻压力,总之他张书缘便就让刘士琏跟着毕际壮去混了。“卑职多谢大人。”“客气了,我们继续上路,驾!”出了外城,众人翻身上马,一扬马鞭便溅起了一阵烟尘。……跑了大概有半个时辰,众人便到了牛栏庄。这京师附近的村镇基本上都很大,而张书缘对此也是见怪不怪了。进到村落,张书缘也没费力,很快的就打听到了中州书社的位置。找到了位置后,张书缘也没进去,反而是随意的找了间茶肆,向当地人打听中州书社的事了。一提起书社,这茶肆的老板就兴致勃勃的说了起来,一点也没在意是不是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影响。当然了,这在店老板的眼里,中州书社可是一大好事。据他所说,自上个月开始,就有一大官跑到了这里,花费了三百两银子买下了不远处的院子不说,更是没过两日就放出了话来,可免费教村子里的孩童读书!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读书是一件十分难得且可贵的事情,更别提是有人免费教授了。“是吗?那老板可知,那书社的先生都是哪里人?”“哎呀,老爷,这书社里的先生那可是太多了,就小老儿来说,每天光能看到的就有十三位之多!而且听村里的人说,那些先生可好了,不但免费教孩子们读书,更是会出钱赠给那些极贫之家……”经过了一番打听,张书缘便就发现,这吴应箕自己还真没看错,跟他玩的人也没差到哪儿去。在茶肆坐了两刻钟后,吴应箕便带着一大票人呼呼啦啦的到了。“卑职参见大人!”到了地方后,吴应箕第一时间便瞧见了张书缘的队伍,虽然不远处的那群人没穿着官服,但吴应箕却是眼尖的很,认出了其中的不少人。“恩,吴郎中可收拾妥当了?”“启禀阁部,卑职并无甚收拾的,只带了几位书社成员。”吴应箕说着,便就向张书缘开始介绍了书社的人员了。“大人,这是我知交好友陈定生、侯方域、冒辟疆、以及秦淮名士钱澄之、杜濬等人……”吴应箕是介绍了一大堆人,但总的来说其书社的核心是以明季四公子为主,秦淮名士为辅的结构。“哦,原来是有四公子之称的诸位啊。”听陈定生等人的名字,张书缘瞬间就想起了方以智为首的明季四公子。“学生参见阁部大人!”陈定生等人旋即一一拜见,那身子躬的很低,就仿佛他张书缘是皇帝一般。说实在的,若不是张书缘的话,就他们这些人是说什么都不可能会来京城的,因为他们的科举大多不被承认,而那具体原因自然是因复社的事给闹的。接受众人的一一见礼后,张书缘也没废话,更没有进书院查看,直接了当的命令吴应箕带上这些人及书院里的刊印设备就向天津卫出发了。……行进在路上,张书缘也没少跟吴应箕等才子相谈,可谈了半天他却发现,这群人还是处在老毛病上。对此,张书缘便就与他们推心置腹的论道了起来,所说的内容全都是“实践出真理”的路子。经过这一路的“闲谈”陈定生等人也对张书缘佩服了起来,更是在心地里想,自己能否按照他这一套搞出一份“治国平天下”的政策来?看着他们一个个的是若有所思,张书缘也没去管他们,反而是一抽马鞭加速跑了起来……经过半天多的疾驰,最终在临近下午的酉时二刻抵达了天津城。而此时的天津城的规模甚是庞大,虽然远不及后世的五分之一,但其密度在这个时代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城内河道水利川流而过,船夫沿河道做着拉客的生意,岸上道路商贩叫卖之音是此起彼伏。带着众人在城中逛了一圈后,张书缘便得到了两个信息,一是这天津卫的船舶产业十分发达,二是商业繁荣巨贾甚多。说实在的,若眼下没有后金的虎视眈眈的话,这天津地区的繁华度是要再上一层楼的,甚至都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江南!但可惜,天津处于边关地带,其承担的防务压力很是不小,不但要起到从海上拱卫京师的作用,更要为京师运送一系列的物资寄养。带着人又逛了两圈,张书缘也没决定去天津卫的行政驻地,反而是想着先晾晾这里的地方官再说,顺带也等等温体仁和他的巡银局了。,!而此时的天津卫,自清雍正九年以前都是处于军士建制管辖的状态,没有设立任何府县,民事由隔壁的静海县、武清县分管。所以,在此地能被称得上一言九鼎的人,只有天津卫的指挥佥事殷尚质!而这殷尚质史书记载,他在天津拥有着“青天”的称号,其结局也是在大战中身亡。让属下在城中打听了一番近日从京师来的官员后,很快张书缘便就见到了户部的孙居相。“阁部大人一路劳顿,下官已在店中备了酒宴。”孙居相早就是想到了张书缘会亲自过来,毕竟这桩政务可是连带着他的身家性命,是说什么都要打好第一枪的。“恩,辛苦孙侍郎了。”“下官不敢言苦,只是比阁部早些到而已,所以便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呵呵,这话说的,我司的里的人要是有你这般,那我可就省事太多了。”张书缘是摇头苦笑,的确,商业司内的人,除了解学龙那三个东浙二党的人外,其余人大多跟那机器人差不多,一点自主想法都没有。“是…大人教训的是……”听到自家上司这么说了,一众主事便就红了脸。“哼,道歉干嘛?还不快去收拾文书进堂?”“孙侍郎见笑了。”“大人说笑了,贵司之人大多刚刚入仕,这再过些时日就好了。大人请。”这能名垂青史的人,大多办事都不会太差,而孙居相之所以如此,自然是有着交好的私心。“好,请……”两人就这样寒暄着走入了客栈,独留毕际壮在门外指挥众人忙活。:()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