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卖红薯粉的缘故,这几天上方家的人络绎不绝。
村民们上门的时候空着手,离开的时候手上提着个鼓鼓当当的红色塑料袋。
“要不给我再多称几斤吧,我女儿吃了你家做的红薯粉,赞不绝口,让我再来买一点,反正囤着也不容易坏,索性我一次多买一点。”
说这话的人是住村口的一户人家,被人推荐来方家买了一次红薯粉后又上门来了。
方奶奶在院里翻动簸箕上晒着的红薯粉,笑着道,“那不成,好多都被预定出去了,最多给你多称两斤,还是我自家留着吃的。”
“唉,那好吧,那就多给我称两斤。”那人无奈道。
“元宝,拿一袋两斤的红薯粉出来。”方奶奶朝屋里喊了句。
方沅手指勾着装了红薯粉袋子,慢悠悠地踱步出来,“两斤的,还要再称一下吗?”
“不用不用,信得过。”那人接过袋子,笑吟吟道。
一斤和两斤区别还是很大的,红薯粉微微卷曲,装进袋子里占了不少面积,这会两斤的袋子涨得和三四个篮球一般大。
隔天就是赶集的日子,照例是方沅开三轮车带着赵怀砚去镇上卖。
红薯粉卖得比红薯干慢,红薯干会有专门的老板来批发,红薯粉只能俩人站着路边等着行人来买,时不时还要吆喝两句。
方沅抖了抖站得有点麻的腿,这会街上人不少,但来买红薯粉的却没多少。
“红薯粉!好吃的红薯粉哦!”他又吼了一嗓子。
大部分路人闻声瞥了一眼便走了,零星几个走了过来,扒开袋子看了看。
“怎么卖?”
“15一斤,煮起来是很好吃,我们自己家吃了不少。”方沅抓起一把让人看。
一听到价格,几个人转头就走,往别处去了,只还剩一个人点了点头,说:“称两斤吧。”
“好。”方沅连忙给人装进袋子里,称好递过去,“好吃再来啊。”
因为散着卖很慢的缘故,两人站到最后腿酸得不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还有10斤没卖出去,再等等,卖不出去就带回家吧。”方沅捶捶麻痹了的腿。
“都快散集了,应该没人买了,现在回家吧。”赵怀砚站起身,把人从地上拉起来。
方沅有点不死心,“要不再等等?街上也还有不少人,说不定还能再卖一点。”
赵怀砚没说话,双眸紧紧盯着他。
“就再等一会。”方沅嗫喏道。
赵怀砚嘴唇抿成一条直线,沉默了好半饷,“十分钟,没人来买,就回家。”
十分钟后,没人来买。
“好吧,那收拾东西吧,你在这等我一下,我想去买点东西。”方沅把东西递给赵怀砚,转身往外走。
他走了几步后又回头补了一句,“我很快就回来的,你别跟来。”
方沅说的很快却过了半个多小时才回来,他是跑回来的,“东西有点多,就回来的慢了点。”
“慢就慢了,不用跑。”赵怀砚皱着眉接过他手里的袋子。
“知道了,我不是怕你等着急了吗?”
“你说了会回来,我就会等你。”
两人边说边往三轮车走。
后面没卖出去的红薯粉又卖给了村里人,毕竟都是一个村子的,知根知底,做出来的红薯粉他们都放心。
村里不是没有其他人家也做红薯粉,只是做出来的没方家的品质好。
口碑就这么打出去了,还有不少人约下了明年的红薯粉。
红薯粉和红薯干都卖完了,只留了点自己吃和送人,接近月底时,劳累了一年的方家人终于能喘口气了。
离小年还有几天的时候,方沅一有空就往厨房钻,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在折腾些啥。
他也不让其他人插手,连赵怀砚都不行,弄得神神秘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