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夏日,也是酷热难当。
宥州城外,红柳河畔的庄园,几乎成了陈绍商议诸事的场所。
这里什么都有,进出方便、环境也不错,着实是个议事的好地方。
他面前摆着一迭账目,正在大致翻看着。
陈绍的心里非常清楚,只通过账簿、很难摸清生意的具体名目;但他还是着重看了一下,里面附有的仓库进出清单。
这是商队送来的,在陈绍的撮合主持下,定难军的几家大商户组成了商队。
他们和定难军的合作十分广泛,每一项都有专门的官员审核,陈绍只是走个过场。
现在的合作方式,陈绍很认可,他笑着对商会来人说道:“江南那批东西,处理的如何了?”
“回节帅,那批货数目太过庞大,我们正在努力经营。”
“不急,慢慢来就是。”
他觉得两边已经建立了一些诚信,商队的人信任自己,愿意跟着自己赚钱。
因为自己带来的买卖,都是那种利润很大,机会很难得,一般不会落到他们头上的。
而且陈绍这几次的表现,已经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一般朝廷的官员,或者这种割据一方的霸主都会以武力赖账。
商人,毫无办法。
但是陈绍非但没有,甚至都没利用自己的绝对强势的武力,来逼迫商队让利。
陈绍是想长期合作的。
他始终觉得,以利益为纽带的关系,即使不是最牢固的,那也是最稳定的。
商队的人离开之后,陈绍轻轻一掌拍在一迭册子上,身体向后一仰、靠在了椅子上。
自己这边在努力的用自己的方法来理财,大宋也是一样。
这些日子,他听到了一个消息,是从汴梁传来的。
童贯带兵进京之后,皇帝赵佶竟然和蔡京一道,要整饬禁军了
乍听时候,陈绍还以为是虚假消息,因为他不相信,赵佶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
大宋百年积累的顽疾,他那雄心勃勃的父兄都不敢碰,他竟然要当责任神,来挑这个担子。
简直不可思议。
陈绍是知道赵佶德行的,那货怎么会有如此的担当。
前些日子,他和魏礼讨论时候,问出了这个疑惑。
魏礼一番话,让他顿时茅塞顿开。
他告诉陈绍,‘陛下也许是缺钱了。’
短短一句话,让陈绍恍然大悟
陈绍脑子里又把最近的事过了一遍,他觉得赵佶整顿禁军这件事,让他又悟通了一些道理。
要做成一件事,就要拉拢帮手,要尽量地让别人也能从这件事上获利,以此来换得他人的帮助。
就拿大宋整顿禁军来说,童贯和蔡京还有皇帝,三人是通力合作,全都使出了自己所有本事。
赵佶是为了有钱;蔡京是为了重新恢复权势;童贯是为了伐辽的功业能顺利拿到手。
他们的目的各不相同,却能用一件事,让三方凝聚起来。
自己要用商队,来串联定难军地盘上的财计,最好也能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利。
如此才能减少暗戳戳的阻力。
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自己好,也要让别人好,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要治理好一片地方,就不能想当然,把自己的意志强行加下去,按着头让人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