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但凡坐上这个位置的,都是最尴尬的。既要小心翼翼,不被自己那当皇帝的老子爹忌惮。
更得提心吊胆,提防明里暗里的兄弟们。一旦有所不慎,错过的不只是天地间最为诱人的权势,还有自己的小命。
他自认为已经足够小心了,可是什么错都没犯,照样被人围了起来。
他只能提心吊胆,却根本不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对于这位太子而言,他的心结本来就更重一些。赵桓的太子之位并不是很稳固,他有个三弟赵楷,风神气度,读书论文,父皇宠爱。哪一方面都在他之上。
他唯一占先的,无非就是一个嫡长子身份。在这个弟弟咄咄逼人的风头面前,赵桓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稳住脚步,不敢有任何差错。
却一直看着自家父亲不断的加恩在这个三弟身上。每一次加恩的表示,都会让他心中一紧,睡不着觉好些时日。
一直在易储阴影当中战战兢兢活着的太子,私下里很有几天一改往日端重缄默的性子,私下设酒宴高乐了几日,很有些癫狂之态。原因无他,日子过得实在太憋屈了,不发泄一下会彻底疯掉。
这种折磨下的隐忍,终于在今天迎来了爆发,他觉得兵围东宫,肯定是父皇要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了!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赵恒吓得一哆嗦。
但是随着宦官通传,原来是自己的亲信来了,他赶紧整理了一下衣服,走了出去。
耿南仲、宇文虚中和吴敏联袂进来,先是给赵桓施礼,马上道:“殿下听说了么?”
“什么?”
“禁军谋反,陛下调王禀将军进京平叛了!”
赵桓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心情,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
好消息是父皇不是针对自己,调兵围住东宫,是保护自己。
坏消息是六十万禁军反了。
真打进来怎么办?
三人听到消息,几乎是立刻就奔往东宫,那些胜捷军的人也不拦他们。
只要不是禁军来,他们懒得管。
宇文虚中马上说道:“殿下,此乃天赐良机,殿下可以召集东宫的护卫,参与平叛,这外面的胜捷军将士,也可以用金帛收买,让他们为殿下所用。”
吴敏道:“不错!谁人不想建功立业,他们肯定听殿下的!”
赵桓怔了一下,心中属实畏惧,不愿意去面对叛军。
“孤孤王又不曾领兵,如何能退敌,万一被叛军捉了,反倒成了他们威胁父皇的手段孤还是在这里呆着吧。”
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
正在此时,外面的宦官又进来报称:“殿下,李。”
他话还没说完,一个高大文士迈步走了进来,“殿下!官家和蔡京,要对禁军下手了,此乃天赐良机!殿下快些拿把剑,我等护着你去捉了何灌!”
几人纷纷侧目。
来人是李纲李伯纪,正是他们一党当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少有文名,时人许之为将来必然入政事堂秉政。
政和二年在他二十九岁的时侯进士及第,短短三年就做到了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提拔的如此之快,即使在大宋也很罕见,时人都认为他必然前途无限。
等到了四十岁,必然可以拜相!
但是李纲一封议论朝政过失的奏章一上,顿时就丢官去职。
当时赵佶即位已经十余年,位置坐稳,就开始暴露本性。
蔡京当时在相位之上,也以丰亨豫大之名推波助澜。大治宫室,开始设立石纲,立道官二十六阶……无数新奇古怪的样拿出来。
当时朝中蔡京用一块元佑党人碑,把旧党打的不敢抬头,所以旧党对此都装作没看见。
这也是大宋党争的传统,失势时候就尽量低调,得势了就尽情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