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133章 砥定河西汉唐故土(第6页)

第133章 砥定河西汉唐故土(第6页)

这条道路,也成为沟通东西文明的桥梁。

从此,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欧州、地中海沿岸和西域的玉器、玛瑙、奇禽异兽长途转运到中国。

使臣、将士、商贾、僧侣往来东西,都要经过丝路要道敦煌,让这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

二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获汗血马;赵破奴击败姑师国俘获楼兰王,都是以敦煌为粮草、兵马供应基地而一举获胜的。

因此这里的汉人很多很多,占当地居民的八成以上,于是这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副奇景,当西域与中原隔绝往来之后,瓜沙二州有大量的汉人。

反而是在瓜沙东面,更靠近中原的地方,被吐蕃人、回讫人、党项人占据。

但也正因如此,西域汉人与中原断绝往来,已有上百年之久,这些孤悬于外的汉人,建归义军,自立金山国,依旧传承着汉人的文化和血脉。

后来,金山国的统治者一味打压当地少数民族的错误政策,使得他们处处树敌。

孤悬域外,得不到中原的支持,却不能笼络当地人心,结局已经注定。

渐渐的,归义军的荣耀不再。金山国渐渐没落,反而要敬甘州回鹘为父可汗,后来党项人崛起,建立了西夏,他们又只能仰仗西夏人的鼻息生活。

党项人在这里,占据着最重要的两个城池,外面是回鹘人首领和汉人豪强的天下。

他们是在敦煌这块特定的土地上产生的地方大族,其中历史渊源最久远的家族要追溯到汉朝,自汉以来,他们在沙州世代官宦,历久不衰,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势力,牢牢地控制着这片沙漠绿州,在漫长的岁月中垄断了敦煌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回鹘人,又分为好几个势力。

此时的回鹘人,是信佛的,除了部落的士卒外,也有僧兵武装。

局势十分复杂。

陈绍以堂堂之师,亲统大军到了葫芦河,从此再往前去就是瓜州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诗中的场景,此刻具象在他的眼前,陈绍才明白这些诗人真是天才中的天才。

描写的实在是太到位了

暮色苍茫,夕阳西下,定难军将士正在安营扎寨,要在葫芦河边驻扎下来。

毡帐如同突然生长在河边的一朵朵蘑菇,绵延开去,无穷无尽。

尽管瓜州的各方势力,主动冒险来偷袭的可能不大,不过排布在外线的人马,还是按照规矩,一丝不苟的挖战壕、设拒马,做好了防御准备。

跟着陈大帅,别的你可以不会,但是修筑工事,那必须精通。

谁没在银夏、兴灵广袤的土地上,热火朝天地修筑过堡寨,如果你没修过,那你一定是新兵蛋子,不是老定难军。

虽然定难军,成立也不过才两三年。

这一路上,陈绍是亲眼见过了雕刻在沟壑峭壁上的佛像,见过了大漠驼铃、瀚海蜃景、胡杨秋色、清泉绿洲。

异域风光固然优美,但是见多了也就索然无趣,每日感觉最深的反而是白天的烈日炎炎,夜晚时的秋风刺骨,还有风起时的漫天黄沙。

也难怪,诗人们会留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队伍中,多了一营回鹘人马,他们对这里是轻车熟路,正带着其他营的人马,在河中取水沐浴,洗刷马匹。

陈绍来到此地驻扎以后,没有马上进攻,毕竟他还不清楚,各路人马反抗的意志如何。

所以他派出许多使者,去各处召降,此时投降的好处是最多的。

只要反抗一天,待遇就会下降,最后若是顽抗到底,那就和党项人一样。

不得不说,他这番劝降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第二天就有一些汉人豪强来投,他们又没有称霸一方的野心,换个朝廷根本无所谓。

而且还是本族人的统治,说不定还有好处。

紧接着又陆陆续续,有一些吐蕃人来投。

吐蕃人在王朝覆灭之后,过得一直很不如意,在哪都是最底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