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设立了燕山府路,府治就在燕京城,辖区包括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
消息传回汴梁,整个城池都欢欣鼓舞。
大家觉得吃的一切苦,都是值得的。
童宣帅带兵,灭了辽国的南京府,建立了大宋的燕山府。
但是随着北边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似乎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
汴梁三月,春意终于来到这座此刻地球上最为繁华的都市当中。
每年在这个月份,汴河水涨,河弯回水处赶鸭人看着毛茸茸的小鸭在水中翻腾觅食。
堤边柳树新抽枝条风中摇曳,汴河中虽然还不是南船上驶的季节,商人却在窝了一冬之后早早回返汴梁,将整个大宋的各种货物贩到这天底下最为繁华的销金所在。
只是大家都没有发现,今年的商人中,有很多都是西北口音,甚至带着西域相貌的胡人商队也越来越多了。
水关处,南北口音错杂,做往来客商们生意的小贩竭力吆喝着。
整个汴梁从寒冬中,一下都活了过来,冬天里在这大宋都城和遥远的燕地发生的那些事,已经被最会生活的汴梁百姓忘到了脑后。
更别提那些清贵的士大夫了。
自古以来,首府都城中的百姓,都是最为热心谈论朝中政争话题的。
大宋汴梁百姓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燕地那恐怖的一月和二月,明明有无数南逃的燕地百姓口耳相传,但是却根本没有人谈论。
这是不久之前的事,说忘了,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大家能怎么样呢?
唯有避开这些话题,才能继续沉醉在大宋天下无敌,汴梁世上第一的美梦中。
就在这春江水暖的汴梁城中,有一处地方,依然散发着浓浓的寒意。
刘光烈手里抱着一个大氅,焦急地站在外面等候,时不时翘着脚往里看。
终于,随着一阵脚步声响起,几个官差押着一个中年人出来。
刘光烈赶紧迎了上去,将大氅披在了他身上,含着泪叫了一声:“爹”
刘延庆衣衫褴褛,憔悴无比,浑身散发着地牢中特有的潮湿腐臭味道。
他紧了紧衣裳,就在几个月前,他还率兵十万,意气风发。
父子两个走到路口,刘光烈扶着他上了一辆马车。
刘延庆掀开车帘子,终于开始看向这个一直被他忽视的庶子。
因为他表弟是陈绍,如今刘光烈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你还要待在汴梁么?”沉默了一路的刘延庆,刚一开口,就觉得嗓子干哑难受,声音也粗哑难听。
“儿子在汴梁,还有事要做。”刘光烈也登上马车,亲自赶车。
刘延庆知道,他是为陈绍办事,点了点头,“你大哥呢?”
“大哥回鄜延路了。”
刘延庆心中点头,自己虽然被抓了,但是刘氏不能倒。
大儿子回去是对的,这次信了童贯那厮的鬼话,让自己彻底得罪了西军诸将。
回去之后,若是自己继续执掌鄜延军,那么刘家就成了西军公敌。
唯有把这个位置,传给儿子,才有可能得到他们的原谅。
所以刘延庆自己,根本没打算回去,他要留在汴梁,他要看看童贯老贼,你到底如何收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