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在弯着腰收割。
陈绍的心情大好,咬着牙坚持了一年,终于迎来收获了。
粟、麦、麻
今年商队去收购粮食的压力,顿时小了很多。
随着大宋几次骚操作,尤其是没完没了地乱发宝抄,大宋的粮食价格已经崩了。
看着那忙碌的人群,陈绍深吸了一口气。
没藏庞哥在一旁说道:“大帅,凉州传来消息,今年的护粮军已经击退吐蕃人三次了。”
说起这个,陈绍就有些无语。
那些吐蕃人,真是活不起了,每到秋收时候,就要来抢。
明知道打不过,还是要来抢。
抢到了苟活一段时间,抢不到,就会有大量人口死去。
在河西走廊,每年西夏都会组织秋季护粮军,对吐蕃人严防死守。
吐蕃人明知道会死,还是要来试试。
他们两边用生命捍卫的不仅是粮食,也是种族存续的希望。
没办法,这片土地,已经失去了大唐时候的‘温暖期’。
大唐时候,三千年来最大的一次幸运降落在吐蕃王朝的头上——随着隋唐温暖期到来,气温升高、降水增加,青藏高原的种植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高原上的种植面积、亩产、甚至是马匹的体型,都得到了巨大的增长。
吐蕃王朝时期的藏族人口达到300万左右,几乎与今天西藏地区的总人口相当。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为吐蕃王朝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和兵源,促使王朝的强大。让吐蕃能够南下尼婆罗,北攻李唐。
但是这个温暖期没多久就过去了,到了唐末时候,随着气候条件的恶化,光是耕地面积就少了小一半。
从那之后,已经膨胀起来的吐蕃人,就得被迫面临着人口的锐减。
而且还是通过最残忍的饿死人的方式,来逐渐平衡三千年来的一次暴涨。
于是他们就开始在每年秋收时候,来河西走廊抢。
以党项人的性子,我不去抢你,都已经算是开恩了。
你来抢我,我肯定不会是一味的防守。
每年护粮队,也会杀到吐蕃人的地盘,抢夺牲畜。
陈绍对这些事,都很清楚,今年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吩咐。
护粮队和往年一样,而且还加派了人手。
“大帅,西州咱们都打了,为什么不派人直接打下吐蕃来呢!”
吴麟在西州立功,灭国俘虏可汗,没藏庞哥有些眼馋。
留给定难军的敌人不多了,这些吐蕃人,可能是自己的机会。
陈绍笑道:“那地方不好打,真打上去了,不知道有多少的弟兄,会有高原会喘不上气来。”
而且他们正面临自然选择的减人口。
自己去了,可能会让原本就不富裕的粮袋子,更加的捉襟见肘。
“就让护粮队猛猛地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