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州再次开打,大宋朝廷一片沉寂,仿佛不知道这件事。
倒是老种、小种还有河东的王禀接连上书,诉说平卢的重要性,必须马上发兵去救。
而且张觉是朝廷钦封的泰宁军节度使,女真人攻打张觉,已经可以视为宣战。
陈绍也建议派人去金国,陈述厉害,若是他们不退,趁着耶律延禧还在,大辽的反抗还没有熄灭,直接全线发动战事,把幽云十六州,全部拿回来。
只要大宋宣战,身为大宋臣子,陈绍就师出有名。他保证可以迅速拿下尉州、应州,进逼云州。
到时候,河东不再是边关,朝廷尽可以将河东的王禀部兵马调往燕山府。
要是能救下耶律延禧,让他保存一点实力,占据一些州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最好不过的。
因为知道赵佶没有这个魄力和胆量,陈绍单独给童贯和蔡京写了封信,希望他们两个明白人,能够上书。
此时在河东的王禀,更是一力主张出兵,尤其是燕山府的兵马,必须赶到为张觉解围。
西平府,陈绍一早就在迎接部分灵武军返程。
这次灵武军出征,总共三万多人,号称十万。
一向少报人马兵力的定难军,终于也可以往大了吹嘘虚报了。
大军得胜灭国之后,开始撤兵,回来了两万,还有一万多驻扎在西州,防备他们死灰复燃。
西州的权力很分散,地方由二十四城都督分治,部落首领(如“狄银”“于越”等突厥官号)仍保有军权,王权集中度有限。
灵武军对付他们的办法很简单直接,就是杀。
一般在中原这种地方,除非你是方腊、黄巢那样的人物,否则轻易不要招惹当地望族。
但是在西州不一样,他们所谓的望族、地头蛇,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根本没有中原士绅那种把控地方的能力。
他们有了钱,一般就是过奢侈日子,买足够多的美婢奴仆,整日里炫耀富贵。
而中原士绅,尤其是那种望族,则会修桥补路,开设学堂,接济考生,有灾难的时候会赈济乡党
通过宗族势力、地方义庄、书院等组织网络,在当地构建起庞大的社会关系网。
宗族制度强化了血缘联系,而士绅往往是宗族的领导者,通过控制宗族资源增强自身影响力。
书院、学堂,让他们个垄断了上升通道,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地位。
时间一长,几辈人传下来,当地所有稍微有点势力的,都和他们家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你真惹急了,他振臂一呼,在当地立马就能组建起一支团练来。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是这么起家的。
西州,不出意外的话,很快也会有这么一群士绅开始萌芽。
因为被陈绍占领的那一刻,汉风就不可避免地吹过去了。
而他们都是依附陈绍,而崛起的新势力,至少在未来的几代人时间内,他们绝大部分是和陈绍一条心的。
把定难军看成一棵大树,那么陈绍是主干,他们是分支。
陈绍因为是打下的西夏地盘,再加上西夏统治阶层反抗很激烈,没有大片投降的。所以他清除了一大批旧贵族势力,让他可以启用很多新人,造就一大批跟他利益一体化的新贵族。
这是他的地盘上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