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凇的表情是毋庸置疑地变差了。
他忍耐着开了口:“你……”
“你看!”沈希真忽然一声惊呼,打断了他,肯定地说,“就是这个表情。”
她贴心地调整了一下车内的后视镜,以便蓝凇能看清楚他自己的脸。
然后重复一遍:“你看吧。”
蓝凇根本不想看。
从理性的层面来说,他确信现在最该做的就是立刻从这辆车上下去,然后把身旁这个突然变成了语言炸弹的危险人物放到一边,给彼此——主要是给他自己——一个冷静的空间。
但是,客观的说,理性这个词语现在离他稍微有点远。
在沈希真又一次轻叩镜面示意他看的时候,蓝凇终于没经受住诱惑,抬起了眼睛,不过,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提出要求的那位希望他看见的画面。
显然,出于某种奇特的亢奋,沈希真忘记了镜面反射的基本规律。
譬如说,当她在镜子里看见蓝凇时,他们的状况其实是对视。
薄薄的、过分清脆的笑容。
像一块琥珀糖。
蓝凇清晰地感觉到理智又被冲撞了一下。
这种时候,最麻烦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人虽然兴奋,却清醒得要命,几乎是拿着学术级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旁观察。
而且还喋喋不休的播报着自己的最新发现。
“你的耳朵有点红,呼吸也……”沈希真描述着自己的想法,“我还以为你永远都会是那种……唔,说不清楚。”
她又开始感觉言辞匮乏了。
蓝凇并不想让这句话得到补充,偏开脸,说:“说不清楚就不要再说。”
沈希真又咕哝起来:“真凶。”
她眨眨眼睛,为了确定这些新发现是否准确,凑近了一点,长长的睫毛随着眨眼的动作上下扇动,没有真正接触,却让蓝凇感到被盯着的侧脸开始发烫。
他开始希望那条早已被甩在身后的警戒线真真切切的出现在车里。
距离感。
目前此地最稀有的东西。
或者他也可以敲碎那块后视镜。
……自欺欺人。
蓝凇强行忽视目前的状况,问:“你还想讨论到什么时候?”
一如既往的,沈希真抓住了奇怪的重点。
“这不是讨论,是我的研究。”
她指正道,“我在钻研你。”
蓝凇:“……你最该做的是买本字典钻研人类的用词。”
说完这句话,他的神色忽然一动,仿佛有光在眼前闪烁了一瞬,把膨胀的情绪都溶解了。
沈希真则开始表达对这句讽刺的不满,方式是轻拽了一下青蛇的尾巴尖,不让它继续缠在手指上了。
青蛇遭到迁怒,不满地咬住本体的衣袖。
蓝凇没有理会,仍在通过镜面观察她的表情,说:“调到哨兵学院之后,你似乎变了一点,和以前不太一样。我指的是性格。”
说完,他等着沈希真反问“有吗?”。
但她听完这句话,只是眨了眨眼睛,慢慢说:“好像是哦,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正在恢复吧。”——
作者有话说:先放个半章证明我真的在写[鸽子]
下周又要出差去香港,不知道有没有空,成败就在这个双休了!争取出差之前写够榜单……
ps。后半章也塞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