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人讲得口若悬河,PPT一页页翻过去,全是数据和图表。
赵海川听得很专注。
他脑子里,把那些宏大的理论,自动转换成了荣阳县的现实问题。
“……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下午是小组讨论。
十几个人围坐一圈,气氛就没那么严肃了。
主持人是个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副市长,姓钱。
他先抛了个话题:“各位结合上午的课,聊聊各地在推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吧。”
话音刚落,就有人开始诉苦。
“我们那儿主要是土地指标紧张。”
“缺人才啊,好不容易培养个大学生,毕业全跑大城市了。”
大家说的都差不多,一套一套的,听着都对,但感觉有点空。
轮到赵海川。
他清了清嗓子说:“我说个具体的事儿吧。”
“我们县搞农业,以前发农机补贴,钱从省里拨下来一层层往下,到了农民手里经常就打了折扣甚至没了。”
“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绕开中间环节。”
“我们跟银行合作,给每个符合条件的农户办了张专门的补贴卡。”
“县财政直接把钱打到这张卡上,专款专用只能用来购买指定的农机和农资。”
“这么一搞,谁也别想伸手了。”
“中间的部门没意见吗?”
“有。”
“意见很大。”
“但我们顶住了。”
“为什么?因为老百姓支持。”
“这事儿上了县电视台反响特别好。”
“那些想搞小动作的也不敢吱声了。”
他讲完了。
屋里安静了几秒。
那个钱副市长看了赵海川一眼,眼神里多了点东西。
“这个办法好啊。”
“直接、有效。”
“赵书记,你们这个补贴直通车的模式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份详细材料?”
“我们回去也研究研究。”
“没问题。”赵海川很干脆地答应了。
接下来,讨论的气氛明显变了。
好几个人开始追问赵海川具体的操作细节,比如怎么跟银行谈的,怎么确定补贴名单的,怎么监管的。
赵海川都一一作答。
在座的都是人精,谁是来混日子的,谁是真想干事的,几句话就能听出来。
他要让那些想干事的人,看到他。
课余时间,赵海川主动找了那个钱副市长,还有几个发言时感觉很务实的同学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