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烈道:“不过一点小伤罢了,不碍事。”
令仪不信,逼着他解了衣裳,便看见肩头包扎的布带隐隐透出鲜红的血迹。
忍住又要落泪的冲动,令仪问:“你们获胜了吗?便是获胜了,受伤了也该休养一番,何必这么着急回来?”
两军仍在对峙,秦烈得知她生病的消息,便不顾众人阻止,快马疾驰回来。也幸好他日夜兼程,一刻不敢停歇地回京,否则只怕如太医所说,公主撑不过今夜。
一想到这里,秦烈便不由后怕,手颤抖着抚过她消瘦的脸颊,“此事说来话长,你先用些白粥垫一垫,还要再喝一碗药,这高烧怕是要反复几次才能完全消退。”
令仪听话地任他喂她喝了粥,又用了药,此时才听他说了事情起末。
令仪立时大急:“将军擅离职守回京,这是杀头的大事,你、你快些回去!”
她仍旧虚弱,一着急便喘起来,秦烈忙扶住她,“你这情形,我如何能离开?便是回去,也是心不在焉,又何谈指挥大军?放心,我这次回来无人知晓,你好好养病,待你好一些,我即刻便走!”
令仪道:“可若你这个将军不在,蜀军发起突袭又该如何?”
秦烈道:“如今他们早被我们围在圈中,自顾不暇,我久攻不下,和此次受伤不过是演戏给别人看罢了,不想竟让你这般担忧,是我的错。”
令仪自责道:“是我太过软弱,惹得你担忧。可你一个领兵的将领,如此做戏是为了给谁看?”
秦烈道:“父皇去年派了他的心腹大将,以为势在必得,结果败了个灰头土脸。倘若我一去,一两个月便胜利凯旋,他们会如何想?”
令仪道:“自然是端王爷用兵如神,为朝廷除去心腹大患,难道他们不该高兴?”
秦烈慢慢道:“他们不会高兴,只会觉得我很危险。”
他自嘲:“倘若我不先败上几场,朝中那些人如何安心?庞老将军的脸面又要往哪里摆?”
令仪蹙眉:“将士出征,不想着如何打胜仗,还要盘算如何打败仗,真是荒唐!你们便是这样打下的江山?”
秦烈道:“以前是打江山,如今是坐江山。父皇以前要的是胜,如今求的是稳。”
令仪默然片刻,道:“你们各有各的考量,可因此枉死在战场上的那些士兵当真无辜至极。”
刘家那般腐朽不堪的皇室,竟生出这般悲悯良善的公主。
秦烈心中爱极,却又担心她太过忧虑,忙道:“若非如此,不止我,只怕那些曾经跟随我东征西战的将士,也要被忌惮排挤甚至屠戮。这些士兵的家人我会妥善安置,至于他们的仇”秦烈顿了顿,再开口语气隐含刀锋之意:“我必会让那些人付出代价!”
秦烈在府中呆了三日,直到令仪病情不再反复。
离开前,他再三叮嘱她不必为自己挂心,千万照顾好自己。
自小到大,他出征过无数次,这次最为担忧不舍,尤其是想到她说起自己做的那个梦,只是听着便将他惊出一身冷汗。甚至晚上一合眼,便梦到她头也不回地要走进水中,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无论如何都阻止不了。
他能感觉到什么东西正在从他指尖流逝。
就像怀揣着什么偷来的东西,距离还回去的时间越来越短。
他不甘心,也不信自己毫无办法。
只要他一直守在她身边,让她轻松无挂碍地生活,她便不会想起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是以,他以最快地速度返回蜀州,紧接着发起总攻,之后又带着几百近卫,马不停蹄地返回殿前复命。
这一仗虽胜,却拖了几个月,实在算不得多大的功绩,而之后殿上发生的一幕,更令端王的功劳不值一提,甚至该被治罪。
——东宫授意的御史参奏端王虐杀降将,称蜀州耿庆早已投降,只降书便上了三封,偏端王不受,非要瓮中捉鳖,甚至还以身犯险与他单独比试,最后将人捅成了筛子,虐杀至死。不仅耿庆,其余曾经涿州宋老将军那些义子,纵然阵前投降,端王也充耳不闻,一一斩杀。
秦烈微微一笑,表现地极为宽宏大度,“战场形势风云万变,他们不过是假意投降,诱我军深入罢了,御史大人没打过仗,不明白其中关窍,本王不与你一般计较。”
御史差点被他气了个倒昂,还好有他的同伴在一旁搭腔,“想必端王此言不虚,否则那些人与端王殿下并无仇怨,端王为何要虐杀他们?”
秦烈闻言眉峰微挑,那御史已经答了起来,“听闻昔日端王妃在涿州时,本被伪朝奉为长公主,便是被耿庆当众调戏逼迫,才不得不委身宋平寇。想必端王殿下早就怀恨在心,因此才”
搭腔之人故意喝道:“大胆!端王妃乃江南陈家之女,孙御史为何这般信口雌黄?!”
孙御史冷笑:“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现下端王妃到底何人,朝中谁人不知?若只是一个端王妃也便罢了,可她昔日与宋平寇生下一子,如今”
他的话未说完,便再也发不出声音来。
——秦烈疾步上前,只一带一转,便拧断了他的脖子。
朝中大半数都是文官,便是手中有过不少人命的,也鲜少见到有人这般死在面前。
何况这人还是刚才还侃侃而谈的御史,这里更是早朝殿上!
行了凶的端王非但毫无惧色,反而施施然跪下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