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让更多人学会聆听。”
拉娜翻开《破晓之后》,发现第三页血诗再次变化:
>“一人发声,如露滴潭;
>百人齐唱,浪涌成澜;
>当千万喉咙撕破长夜,
>黎明将不再是预言。”
书页金光大盛,竟投影出无数画面:哑都街头,一群孩子围圈拍手,喊着“要唱!
要唱!”
,士兵举棍欲打,却发现自己的手臂不受控制地跟着打起了节拍;西部矿区,矿工们用镐敲击岩壁,组成一首关于自由的进行曲;就连教会内部,也有年轻执事偷偷在祷告书中夹藏简谱,用烛火熏烤显影……
“它在传播。”
科林激动得发抖,“《破晓之后》不再只是一本书……它成了网络,把所有想唱歌的人连在一起!”
黎恩望向南方地平线,那里隐约传来闷雷般的声响??不是雷,是千万人踏步与呐喊交织而成的声浪。
“他们已经在唱了。”
他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领导,而是回应。”
当晚,他们在桥尽头扎营。
篝火旁,盲眼诗人取出一枚铜铃,交给科林。
“这是我师父留给我的最后一件信物,名为‘引心铃’。
它不会发出声音,但能感应远方的共鸣强度。
当你靠近一个正在觉醒的‘音核’,它会变热。
去吧,带着琵琶,带着笛子,带着这本书。
不要怕走错路,因为所有渴望歌唱的地方,都是正确的方向。”
科林接过铃铛,郑重收好。
次日黎明,队伍分道扬镳。
科林独自南行,背影渐行渐远。
黎恩等人则转向西北,前往传说中的“歌葬谷”
??据说那里埋葬着历代被处决乐师的遗骨,每一根骨头都能奏出临终旋律。
而就在他们分别之时,千里之外的哑都中心广场,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
铁栅栏围起的禁言台上,一名少女被绑在立柱上,嘴缝着银线。
她是昨夜被抓的“首倡者”
,因带头拍手唱歌被捕。
审判官宣布:“今日行刑,以儆效尤!”
鼓声起,刽子手举起钝锤。
可就在此刻,台下某个老人突然弯腰,用手掌拍了一下膝盖。
啪。
一声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