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琢和赵楫一大早就往空照寺赶去。
打马到空照寺的时候天光将将破开云层,碎金般的阳光映得空
照寺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袁琢和赵楫踏着半融的雪阶拾级而上,远远便闻禅寺的钟磬声,沉沉缓缓。
山门处朱漆鲜亮,门楣上的匾额被香火熏得缭绕,往来不绝。
两人随人流往里走,行至一庵附近,忽闻琅琅书声。
月洞门楣题着“善怀堂”,院里雪扫得干净,露出青石板地,十几张木桌错落排列。
穿蓝布长袍的年轻女夫子正立于廊下,背对着月洞门,呼出的白气裹着字句:“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袁琢驻足门侧,目光落向院内时,眸色微微一怔。
桌前孩童竟有男有女。
男孩们多梳着总角,有的忍不住将冻得通红的手往袖管里缩,却仍跟着夫子摇头晃脑地念,女孩们则垂着双丫髻,小手拢在袖中,声音轻柔却清晰,与男孩们略显粗亮的嗓音交织,很是好听。
女夫子停下授课,轻咳一声,目光扫过众童:“读书需静心,分心则难悟,来,亥夫,你且将方才那句再念一遍。”
唤作亥夫的男孩应声站起,有些拘谨地念道:“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不错。”女夫子颔首,又点了个穿粉衫的女孩,“鹤奴,你会不会下一句呀?”
鹤奴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自信地念道:“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赵楫玄色窄袖衣裳外罩的灰布披风歪歪斜斜搭在肩上,懒洋洋地靠着门框:“中郎将,这教书的女夫子,看着面熟得很。”
“是吗?”
赵楫吐掉了嘴里的枯草:“瞅着像是平康公主身边的鸣兰姑娘,倒是新鲜。”
袁琢正欲细看,却见月洞门外转出一行人。
为首的女子身披狐裘斗篷,鹅黄裙裾扫过雪地,留下浅浅的痕迹,她发间金步摇随步履轻晃,衬得双颊愈发骄矜。
见了袁琢,她眉峰微挑,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讶异:“这不是中郎将么?怎的有空来这佛门清净地?”
正是平康公主。
袁琢心道明知故问,却还是拱手行礼:“殿下。”
平康公主瞥了眼院里读书的孩童:“这些孩子倒是肯学。”
她目光落在女孩子们身上,语气柔和了些:“说起来,还是女孩省心,念书安安静静的,也肯下功夫,哪像那些小子,整天跑来跑去的,不得安生,要我说呀,这女子才是读书的料。”
好一个指桑骂槐。
这是明摆着说袁琢是个粗鲁的武夫,赵楫心里直呼高明。
袁琢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好脾气地颔首。
平康公主的目光在院里转了圈,唇角勾起抹浅淡笑意:“中郎将瞧着,是不是有些奇怪?既有男孩又有女孩,连教书的都是位女先生。”
袁琢缓缓点头:“确是少见。”
平康公主语气柔和了些,忽然凑近半步,状似不经意地道:“这祝姑娘也是知书达理之人,若是在客栈中待得无趣了,不妨来此处当个女夫子。”
她故意顿了顿,看着袁琢的细小神情,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些,带着点笃定的小得意,像在说一件十拿九稳的事:“我瞧着她定是乐意的,中郎将觉得呢?”
袁琢无语了,他总算弄明白这平康公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
“多谢殿下美意,此事我会转告我夫人的。”
平康公主探究地上下打量着他:“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方才中郎将听到那些孩子们念的了吧?中郎将应当是懂其中的含义吧?”
袁琢心里发笑。
这几句千字文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警告他听她说话要揣摩其中的道理,看她脸色要看出她的心情,听到她的讥讽告诫,他袁琢就要反省自身,受到了她的青眼,他袁琢不要得意忘形,对抗权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