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簪笔集 > 7080(第9页)

7080(第9页)

一线天光从破败的屋宇处射下,将将落在了石像的脸上,满目慈悲,满目意气。

去岁鸟儿衔来种子,于是在这样一个不可能发芽的冬季,缓慢地破土而出,尽管行道迟迟。

“那日随你去宫中赴陛下的千秋宫宴,其实我在藏书阁中遇到了皇后娘娘。”祝昭道。

袁琢抬眼。

“她问我,有没有找到过一本只写女子的史书,她告诉我她的名姓字,她同我说,往后我若是遇到百思不得其解之事,就去写话本”祝昭像是在喃喃自语,像是在回忆,像是在摸索。

“想来如今,我才悟出皇后娘娘的深意,当今大雍,既有慈姑之流泯善恶、逞凶作恶的女子,亦有皎娘这般为全恩义而从容赴死的女子,更有公主殿下那般竭心力为天下女子谋生路,开教化的女子,只是待我们这些亲历见证者逝去,世间又有何人还记得她们的大恶之行、大义之举?百年而后,她们是否也会如归芜山上的女将军一般,荒冢湮于蔓草,姓名没于尘埃,无人知晓,只是破败,直至渐渐销声匿迹。”她看向袁琢,像是问他,更像是问自己,“曾有位娘子问我,为何我们的命这般轻,是啊,这般轻,但若我拼命地为她们留下文字呢?百年过后,谁又敢说她们不曾存在过呢?”

言罢,她扶着床沿缓缓站起,袁琢连忙上前欲扶:“你身子未愈,想要干什么,我来。”

祝昭却抬手挥了挥,示意他莫要相扶,声音异常坚定:“我要全礼节。”

她站起身来,又郑重地跪了下去,朝着元安的方向静默叩首,叩谢皇后娘娘教诲之恩:“史册无她,愿以簪为笔。”

祝昭终于看清了那日皇后笑中所含的感情了,像是托付,像是寄托,像是传承。

历史宏大,苍凉,沉重。

然,青史可鉴。

身虽殁,其志永存。

形虽消,其神长传。

天地间装不下的女子,她们来。

屋内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院外的月光却已悄然爬过墙头,洒在庭院里。

赵楫斜倚在园中一棵很有年岁的石榴树下,望着天上的圆月出神。

李烛提着风灯走过,见他这般沉默,不由得停下脚步问道:“往日这个时辰,你早该寻些乐子去了,今夜怎的这般安静?是这荒郊野岭的不好寻乐子?不如元安自在?”

月光下,赵楫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几分难得的怅然:“就忽然就想起杜皎姑娘了。”

他望着月亮,轻声道:“晦卿你没有参与到整个案件中,或许会觉得我的伤怀很是奇怪”

李烛放下风灯,昏黄的光晕落在二人衣摆上,他沉默片刻,缓缓道:“你是想到自己小娘了吧?”

“或许吧。”赵楫笑了笑,“我小娘也是这样一个恩义两全的女子,当年我娘不论怎样和她闹,她都不吱声,我许久都未曾归家了,也不知她们坟头的草长得多高了,不说我了,对了,那群孩子,那些被拐的孩子们,都平安送回家了吗?”

李烛点了点头:“都送回去。”

赵楫踢了踢脚下的石子:“你何时启程回元安?”

李烛抬头望了望天色,月光已爬至中天,他收回目光道:“过一会就走了,我来就是向你们辞别的。”

“这么急?”

“押解犯人能不急吗?按章程,不敢耽搁。”

赵楫连忙站直了身体:“犯人?哪儿呢?”

李烛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树林,夜色中隐约能看见树影晃动。

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盏灯笼在林间移动,灯笼旁影影绰绰站着不少人影:“都在那边候着了,只等这边交代妥当便出发。”

赵楫“哦”了一声,望着树林的方向撇撇嘴:“我刚还在想那些是啥呢,也好,你先进去和中郎将和祝姑娘辞别吧,早些走,案件也有个着落。”

李烛点了点头,再次提着灯笼出来的时候,夜风穿过庭院,带着些许凉意,赵楫冲着那处一样了扬下巴:“走罢,我送送你。”

李烛笑了笑:“你要不要随我一道回去?”

第75章行道迟迟(三)

“我一时半会还真回不去。”赵楫唉声叹气,“中郎将说这瑕州的知州恐怕早就和那慈姑有勾结了,要不然慈姑也没办法在这地方作威作福这么久,我得收集证据,还有寻复阁的东家也要查查,接下来有的忙呢。”

李烛点了点头:“中郎将还是比我们稳妥。”

风灯的光晕在林间穿梭,将树影拉得忽长忽短。

走到近前,只见慈姑被关在一个结实的木头笼子里,她发髻散乱,脸上满是颓败与怨毒。

见两人走来,她猛地扑到笼边,双手死死抓着木栏,只能发出含混的嘶吼。

赵楫皱了皱眉,往后退了半步:“啧,关在笼子里都不安分,路上可得看紧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