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什么?”宁雪问。
“用作标记。”夜惜眼中闪过一丝明悟,“‘青簪会’的人,很可能利用‘寒梅散’的独特香气,在宫中标记目标、传递暗号。”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阿芷、黑衣人、甚至那具替身的身上,都能闻到这种香。”宁雪点头,“他们用香来识别自己人。”
“而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能在宫中如此自由地活动。”夜惜道,“他们有人在内务府接应,利用‘内务公用’的名义,大量领取‘寒梅散’,然后分发给‘青簪会’的成员。”
“周太监?”宁雪猜测道。
夜惜摇头:“未必是他本人,但至少有人在他的眼皮底下做了手脚。”
她站起身来,目光坚定:“我们必须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
“但这需要时间。”宁雪提醒道,“太后只给了我们三天。”
夜惜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那就兵分两路。一路留在京城,彻查‘寒梅散’的去向;另一路,立刻南下,前往江南盐场。”
“我去江南。”宁雪毫不犹豫地说。
夜惜看着她,点了点头:“好。我留在京城。”
她顿了顿,又郑重地说:“宁雪,江南盐场,危险重重。你一定要小心。”
宁雪微微一笑:“你放心。我有银针。”
夜惜也笑了笑:“我有剑。”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信任与决心。
次日清晨,宁雪带着几名精干的衙役,悄然离开京城,南下江南。夜惜则留在京城,继续追查“寒梅散”的去向。
傍晚时分,夜惜再次来到内务府,要求查看“内务公用”的领用登记。周太监见她又来,脸上闪过一丝不耐,但还是让人取来了登记册。
夜惜翻到最近一个月的记录,仔细查看。突然,她的目光停在了一条记录上。
那是三天前的一条领用记录,领用数量为“十两”,领用签名为“邱安”。
夜惜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周公公,”她抬起头,声音平静,“三天前,邱安曾来这里领用‘寒梅散’?”
周太监脸色一变,随即勉强笑道:“夜大人眼花了吧?这签名,是‘邱安’的副手签的,他……他习惯用邱公公的名义领用。”
夜惜盯着他,缓缓道:“是吗?”
她站起身来,合上册子,转身离去。
“夜大人,您……您还需要别的吗?”周太监急忙问道。
夜惜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丢下一句话:“我需要一个解释。明天一早,我会再来。”
夜深了,大理寺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夜惜独自站在窗前,手中拿着那本领用登记册。
她的目光落在那条记录上,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邱安……”她低声念着这个名字,“你果然还活着。”
她转身,对门外的衙役道:“传我命令。从今日起,严密监视内务府的一切出入。尤其是周太监。”
“遵命!”
夜惜走到桌边,将那两片木片重新拼合在一起。木片背面的“木”字在灯下清晰可见,旁边的坐标指向江南盐场的某个神秘地点。
“宁雪,”夜惜在心中默念,“小心。”
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