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玮的限期命令像一道紧箍咒,牢牢套在了赵楷头上。半个月,拿出一份“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使人观之可解,循之可制”的指南车工艺规程,这任务简直比让他再造一辆指南车还难。
他立刻进入了疯狂爆肝模式。将作监的日常事务暂时丢给孙主事代管,“挖掘机”项目无限期暂停,熔炉彻底熄火。他把自己关在工坊里,对着堆积如山的草图、笔记和那辆已经快被拆解研究散架的指南车原型,开始了痛苦的“闭门造书”之旅。
最大的障碍,是语言和表达。
如何用这个时代的工匠能看懂的文字,去描述齿轮传动比、差速原理、摩擦力矩、重心配平这些概念?
他总不能写:“设主动轮齿数为Z1,从动轮齿数为Z2,则传动比i=Z2Z1……”吧?工匠看了怕不是要拿凿子敲他脑袋。
他必须找到一种“翻译”的方法。
“这个……就叫‘大轮带小轮,转得快;小轮带大轮,转得慢但力气大’?”他尝试着在纸上写下这句,自己看了都直皱眉头,太不严谨了!但好像……勉强能懂?
“差速补偿……就叫‘车向左转,右边轮子滚得路多,左边滚得少,机关让木人往右转头,扯平了’?”他痛苦地挠着头,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还有绘图。他的立体几何和机械制图功底不错,但古代工匠习惯的是那种带有艺术夸张和示意性质的“样式图”,对三视图、剖视图、尺寸标注极不敏感。
他画的精确图纸,工匠可能根本看不懂关键。他不得不一边画标准的投影图,一边在旁边附上手绘的立体效果图,并用大量文字注解来说明各个零件的形状、作用和装配关系。
“铁蛋!过来!看看这个图,你能看出这是什么零件吗?该怎么装?”赵楷不时把自己的草图拿给铁蛋看,进行最基础的“用户体验测试”。
铁蛋瞪着牛眼看了半天,憨憨地指着一个剖视图:“郎君,这……这挖掉一块是啥意思?烂了?”
赵楷:“……那是剖视!表示里面是空的!”
铁蛋:“空的?为啥要空?不结实啊!”
赵楷仰天长叹,卒。
他只能不断修改,让图纸越来越“傻瓜化”,越来越贴近工匠的认知习惯。
过程枯燥至极,进展缓慢。他每天熬夜到深夜,眼睛里布满血丝,桌子上堆满了废弃的稿纸。炭笔用掉了一根又一根。
孙主事来看过他几次,每次都是摇头叹气,欲言又止。他看得出来赵楷尽力了,但那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说呢,思路是奇的,表达是碎的,离曹玮要求的“条理清晰”相差甚远。
就在赵楷抓耳挠腮、进度堪忧的当口,狄明月又又不请自来了。
这次她没走正门,而是直接从他工坊那不算太高的后墙翻了进来,轻巧落地,拍拍手上的灰,得意洋洋地出现在正对着一堆图纸薅头发的赵楷面前。
“赵楷!我又想到个好主意!”她眼睛亮晶晶的,完全没注意到赵楷那副快要猝死的模样。
赵楷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有气无力地道:“狄小姐……您饶了我吧……我这儿快交不了差了……”
狄明月凑过来,好奇地看了看桌上那些鬼画符般的图纸和写满“歪理”的稿纸:“咦?你在写什么?新的机巧图吗?”
“不是机巧……是规程……要命的东西……”赵楷瘫在椅子上,“曹大人让我半个月内写明白指南车怎么做出来……杀了我吧……”
狄明月拿起一张纸,念着上面的话:“‘木人手臂指向,全赖大小齿轮咬合之数相抵’……咬合之数?什么意思?哦!我明白了!是不是就像打架,你出一拳我出一脚,看谁劲儿大?”
赵楷:“……”虽然比喻粗俗,但好像……有点那意思?
他猛地坐直身体,盯着狄明月。对啊!他怎么忘了!狄明月虽然不懂技术,但她思维跳脱,经常能用最生活化的比喻来理解复杂事物!而工匠们的思维方式,不也正是更贴近生活经验吗?
“狄小姐!你再说说!比如这个,‘车转向时,左右轮行程不一,致使指向偏差’,该怎么让人明白?”赵楷急切地问。
狄明月歪着头想了想:“这还不简单?就像两个人抬水桶走路,一个步子大一个步子小,水桶肯定歪啊!你的机关,就是让那个步子小的人赶紧撵上几步,把水桶扶正呗!”
赵楷一拍大腿:“妙啊!就是这个意思!”
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把遇到的理解和表达难题,一个个抛给狄明月。
“这个摩擦力……”“就是蹭着费劲呗!上点油滑溜!”
“这个配重平衡……”“就是跷跷板嘛!一头沉了就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