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训喝彩:“好,你长大是员女将军。”大花放下东西很喜欢,她进京的这段日子里,知道这是要讨好的老爷。按嫂嫂小红教的,大花回话:
“大花长大像老爷。”
容姐儿软软学话:“像老爷。”
袁训大笑,带着她们回房。方姨妈母女听到他的夸奖不止一回,每回都是恭敬而且不敢当。送走袁训,玩具摊开一地,大花是容姐儿的好玩伴,两个玩起来。
小红进来,对婆婆和祖母道:“大花该上学了,又玩上了。”方姨妈和方明珠都笑:“陪会儿容姐,不然她一个人玩呢。”小红就一个人上学去,走的时候告诉大花:“晚上和我写字。”容姐儿跟后面又学话:“写字。”
有大花陪着,容姐儿就快快乐乐,也找过父母亲,但是一哄就得,没有孤单感。
褚大花爱玩刀剑,不爱写字,没有小红嫂嫂陪着几乎不肯安坐。方氏母女认为陪容姐儿也是一件中用的事儿,大花是个姑娘写字不着急。老太太要为大花挑女婿,也愿意让她拘在自己面前,教她学着当个大家里姑娘,而不是草场上的小野人儿。
至于大花在这房里抡木头刀剑,一个是怕伤到容姐儿,这钟点儿不多。一个是老太太也不会拘到大花端坐一天。她是让大花玩一会儿,就进房和容姐儿玩耍,插空儿教她。
“大花,来客人要分主次。”
大花和容姐儿扯动同一个东西有来有去,答应着:“好。”容姐儿也说好。
“大花,点茶的时候放核桃放红枣,顺序不能错了,错了味就不一样。”
“好。”大花答应。
“好。”容姐儿答应。
“大花,不是正式日子,大热天的,姑娘们首饰要雅致。”
“好。”大花和容姐儿头也不抬的答应。
这种教导的格局,孩子们能听多少不一定。但老太太就是要用无处不在的法子来说,有时候无意中的记住比特意说的还要清楚。大花呢,真的认真听讲,她也不耐烦。
正说着,外面有人回话:“回老太太,大喜的事情,山西二太太三太太进京来了。”
方氏母女心中有数,邵氏张氏收到她们的信。安老太太不明就里,寻思不出来原因只是纳闷,再就吃惊:“出了什么大事情,她们不给宝珠看生意,却回京里来?”
在老太太看来,宝珠的生意不好好守着怎么行。上年纪的人最怕出事情,老太太甚至变了脸色,她可不觉得大喜,她颤颤巍巍的起身,往外面张望,喃喃自语:“天呐,山西怎么了这是,怎么了?”
往这里的路上,老国公夫人陪着邵氏张氏过来。她们在山西常来常往,老国公夫人又多是袁训给老太太请过安后,往安老太太面前去。这就方便同行。
老国公夫人也是疑惑的,先就路上问个清楚。
“山西出了什么事?”
邵氏张氏闻言,笑道:“没有事儿,好几年不见老太太,来看看。”
------题外话------
昨天杂事多了也是真的,也没有把握好。以为还能多写,结果累又上来。保证十点哈哈,今天恢复一下再多写。,!
赏赐,王爷嘛,自然捧小王爷。而陈留郡王要是不捧他的内侄,他不是傻了?
争在情理之中,让王爷撵也正常。
亲兵们进来抱拳:“郡王请,我们不敢和您动手,但您再不走,只能不客气了。”
陈留郡王抬腿踢倒一个,气得梁山王大骂起来。萧氏兄弟已全懂了,这是在王爷大帐,“呛啷!”,把佩剑抽出半截横眉怒目:“谁敢动我父帅!”
梁山王一直让陈留郡王“蔑视”,但从没服过软。双手把案几拍得咚咚响,大喝不止:“来人来人,撵了出去!抢功劳的混蛋老子少见一个是一个!”
帐篷外涌进来的人越来越多,萧战走到胖舅哥身边说悄悄话:“提个醒儿,我父帅不会真为难他。”胖兄弟把瞪得溜圆的眼睛给他看:“只有你聪明吗?看看我们都没有上去帮忙。我们在吃惊,走开陪加福,不用交待我们。”
萧战嘻嘻:“福姐儿聪明,她又不笨。”走去陪加福。胖兄弟明白过来的时候,萧战已不在面前。胖兄弟装的气呼呼变成三分真相,对萧战大瞪起来。你笨你笨,你才笨!
颇有点儿老的争老的,小的争小的架势。
眼看着进来的人快占住帐篷的一半,再不走这帐篷是不是让人挤塌?为王爷的大帐着想,陈留郡王给了梁山王一记鄙夷的眼神,傲慢地道:“你就是进来再多的人,也得给我让开。”
“你脸面有多大!”梁山王咆哮。
“你不让道儿,我怎么出去!”陈留郡王昂首挺胸,儿子们跟在后面,父子三人从当兵中间穿行而过,当兵的不敢不让开。
王爷是让“撵出去”,又没有让拿下郡王,大家看着就好了。眼睁睁等到陈留郡王出了帐篷,半帐篷的人也随后退出。
胖兄弟还在和萧战大眼瞪小眼,加福在中间左右为难的小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