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回,柳太后觉得袁太后的威风全在杀欧阳容上面。
头天,欧阳容还跪到御书房外求为兄弟申冤,求拿凶手袁执瑜袁执璞抵命。当晚,就自尽身亡。
欧阳家的人闹事,柳至结案:“死了的欧阳保是贵妃在外作恶的帮手,欧阳保一死,贵妃担心事发,畏惧自尽。”太上皇当时是皇帝,追究到底,把已安葬的欧阳容免去皇贵妃身份,连夜迁出皇陵。
太上皇当年维护太后的身影,在宫里的柳太后一看就知。
而今,她的儿子维护她。柳太后既感动于母子连心之处,又有效仿袁太后的满足,宫人又送上几个帕子,也似乎不够她用。
------题外话------
仔很想把这件事写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下回了。
哈哈,这一章要是叫柳太后的病根儿也不错吧。
……。
新文《名门淑秀:错嫁权臣》蒙好些亲爱的们支持,特此感谢。,但就字数来看,收藏可不能说好,没收藏的亲们快来收藏了啊。,!
bsp;百官默然。
天气本也炎热,金殿上虽有去暑的措施,但古谔瞬间满头大汗,再瞬间汗透衣裳。
他本想出经过层层选秀的姑娘不可能“对嘴”,这种大魄力的人不是疯子就是疯子,没有第二个选择。现在让皇帝堵的死死的。
皇帝发作一通后,依然余怒未息:“岂有此理,听上去不合情理,其实呢,哼哼,不过是有人妄想造反!妄想在名声上动宫里的文章!听上去,怎么敢有人和太后对嘴?其实呢,陷太后于不义,最后想害的是朕吧!”
跺一跺脚,他又骂上一遍:“朕亲身走过五湖四海,朕亲身泰山代太上皇封禅,朕代太上皇去过异邦结盟,朕受命于天……”
一件本来应该变成“宫闱嫉妒案”,就此性质变成“意图谋反”。偏殿中坐着的柳太后泪水涟涟,听到这里,无声的把个帕子哭的湿透。
稍有明理的人,都看得出来“对嘴”这话有内幕。而事实上,那死了的姑娘,怎么敢和太后对嘴?她揣着一腔巴结太后的心还来不及。
那柳太后,她哭的是什么呢?
……
分到太后宫中的三个人,太后给脸面就见见,不给脸面由管她们的宫人安置。
因太后选秀时挑三拣四,三个人进宫前,古大人等想了又想,让她们家里人传话,听满耳朵的怎么讨好柳太后。
揣在怀里火热,都想早见,说些奉承话,表露自己满心里礼敬太后,以求得柳太后这株大树有荫凉。
柳太后呢,两耳朵让柳至的话灌满,要说她对自身旧事的余恨,那会儿倒还没有出来。心里想只是太子萧乾不受伤害。
她怎么会不见呢?
……
先时两边侍候的宫人排开,太后于威仪中命三个人到面前。
一一问过名字,柳太后冷冷淡淡:“哟,都生得不错,为什么还要进宫?宫里的日子可不好过,比不得民间阖家团圆的小日子红红火火。”
抢先出来的一位回道:“仰慕太后淑德,皇上尧舜伟略,能来侍候,是我等的福分。”
“哼,什么仰慕,不过是又来和我做对的罢了。”太后撇撇嘴儿:“这生得好啊,再入了皇上眼啊,哪里还认得我是谁?”
进宫的姑娘都是家里手心捧着长大,纵然经过风雨也不如宫中。远不是柳太后的对手。
柳太后跟老太后袁氏远不能比,也不是加寿对手,但对付这几个准备抱她这尊大佛的人,却手到擒来。
轻飘飘的一句话,好似无意中暴露她和加寿的矛盾。而三个姑娘进宫后的倚仗就是太后和皇后曾公然的“矛盾”,闻听这话岂不抓住机会?
柳太后又是一句:“所以选秀那天,请我去挑,我想装的倒挺好,我挑来了,她喜欢吗?算了吧,干脆我见一个挑剔一个,就那一个皇上喜欢的,我已经很头疼,何必再添肉中刺。”
这话又把她选秀时的冷言冷语解释,表白下她并非对所有的人有成见。
三个姑娘有些争先恐后,但说话上还不算闪失。
一味的讨好:“谁敢和太后作对,就是我们,能到太后宫里都觉得万千之福气,以后,也万万不敢对太后有任何不敬。”
“真的吗?”太后翻眼表示不信。
又听了几句好听话,这一天就到这里。
接下来的几天,三个姑娘运道很好的分别排入近身侍候太后的班值,能和太后说话的机会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