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侯门纪事 > 番外第四十章过冬(第2页)

番外第四十章过冬(第2页)

“啪哒”,房门让推开,安白氏脚下生风的进来,身上只一件薄袄。安三爷道:“忙呢?大袄子怎么不穿。”

“看你的书。”安白氏没有多的话,取了针线,风风火火的又出去。

安三爷眼馋,从窗户上往外看,见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在院门上。少年乖宝有力气,挎两个竹篮在手臂上。堆尖的馒头在里面,安书兰取出来送人。

“真的天天给?”村里小孩喜欢到不敢相信。

“天天给,”安书兰一丝不苟:“全村的人都给,你拿了,去把别人也叫来。”

“馒头来了。”萧镇和萧银提着一篮子又送来。

大手笔!

安三爷赞叹不已。

他吃饭时听到瑞庆长公主说:“这些人都是百姓。”

只有老太爷这一行做起好事来,才能这般轰轰烈烈,来的人先不分好人和坏人,都是朝廷的子民。但来的人多了,难免会出来心思叵测。老太爷也不会怕他。

安三爷强迫自己去看书,但记不住又看女儿。在家,她是锦绣衣裳。在这,厚墩墩粗布棉袄。但容光焕发,落落大方。和乖宝女婿站在一起,再没有夫妻们初时担心的不般配。

大手笔!

安三爷赞叹不已。

当天,全村的人都来了。

第二天,全村的人都来了。

第三天,四喜姑娘把送东西来道谢的人挑出来,帮忙做馒头蒸米饭。太上皇很满意,有三分之二的人拿着他们珍藏准备过冬的地瓜等当谢礼。

礼是轻的,谢意是重的。

余下三分之一,是穷的好地瓜也没有几块的人。这个冬天怎么过?过一天是一天。

还有一个与众不同,那与六老憨争执过的黑袄子青年,名叫黑根,这一天下了山,走了一天的路,重又上山,来到一处山寨。

半旧的大厅里,黑根说的口沫纷飞:“不知哪的败家子孙,天天散白馒头,老人每天给一碗肉汤,孩子每天半碗。别的人吃食管够。三天里又有一顿是大肉。这钱与其喂给他们,不如弄来哥几个好好过个年。”

为首的大汉呸他一大口:“你说的只怕是傻子,就是官府也没有这么好!”

黑根急了:“大哥不信大哥去看,比开春咱们劫的那富商还要有钱。屋子里成天烧着炭火,却又守规则的好,说山上本来就没几株树,没有轻易砍一棵。这是大善人。横竖他要行善,不劫他们,他们也过意不去。”

围在这里的大汉嘿嘿笑了几声。

为首的大汉吆喝人:“兄弟去几个,这鸟天气,路上一个人也不走,咱们已经没酒喝了。这事要真,兄弟们吃香的喝辣的。”

他们回到村里,已是两天后。见大院门外挤的不透风,出来的人肩膀上扛袋粮食,欢喜的嘴能咧到耳朵上。

黑根凑上来:“兄弟,这一家又怎么了?”

“发过冬的东西,按人给,每家能有一大袋子米面呢。”

------题外话------

官府赈灾不会问以前有无劣迹这件,太上皇一行也不会问。如有不豫,下章分解哈。,!

了汤水,道了谢,和太上皇攀谈起来。

“早年走过关外贩东西,见过几分人情,老了走不动了,认字的先生说叶落归根,我懂不了多少,这祖业虽不多,得守着就是这样。”

“走关外都行,就没想过把这田里增几分出息?”

六老憨摇头:“您老一定是让人哄来,您不知道,这地太贫了,风雨调和的年头,不过混个勉强饱。但哪能年年都是好风雨。您到晚饭时看一看,一半的屋子不冒烟,不做饭呐。有的人讨饭去了,说起来丢祖宗的人。往扬州苏州讨饭比在这里种地挣的都多。讨饭的,往往是那戏文上说的衣锦还乡。您知道我们这里穷成什么样了吧。”

种地的不如讨饭的?士农工商在太上皇心头一掠而过,太上皇浑身麻酥酥、闹哄哄……说不好的感觉上来,他知道自己来对了。

暗叹着,难怪有句话叫天高皇帝远。九五之尊身居高位,自以为掌握天下,其实没治理好的地方太多太多。

可疑的暗红羞涨的到了他的面颊上,不注意看,还以为是暖火烘出来的红晕。

说话声也赔礼似的低声下气:“老人家,这村里原先有多少人,现在有多少人?”

六老憨正要说,太上皇又打断他:“慢些说,让我家孩子们也听听,孩子们大了,需要懂点世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