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队里没有不肯照应人的,太子想他们跟来总会温饱一些。
车队停下来时,见到这一处寻的好,数株野梅总有上百年,粗大的像个小树林。清香味儿到处都是,雪薄薄的有些积存,人好似在玉瓶中。
孩子们穿足衣裳,清一色羊皮袄子、帽子、围脖和手套,圆滚滚的像个球,围在梅树下,由大些的哥哥姐姐掐花分一分。家人们生起好些大火堆,水热以后,宝珠洗菜做饭,光肉汤就做足几大锅。
香气传出去很远,肉汤快要出锅的时候,有五、七个行人堆笑跟上来。
“天气太冷,这风大的没有挡的,又难生火。我们有干粮,给口儿热汤就行。”
宝珠颔首,称心如意欢声,很乐意的小模样,吩咐下去:“给他们一大碗。”
这些人还没有碗,梅英和红花取出不是主人们用的碗给他们装上,足足的汤水,里面堆的肉厚厚的。
他们道谢,太子跟他们攀谈起来,问他们做什么的,起初很警惕。但慢慢的,也肯回答几句收息的话。
马车的空隙里,见落在最后面的人也到了。这十几个人谨慎,他们不敢过来,只闻着肉香啃自己干粮。风雪中生火不容易,有的人拿雪解渴。
“他们只怕有碗,抬一口大锅去吧。”宝珠说着,称心如意答应,伶俐的找来两个小子,他们更有力气,抬着,称心如意一个抱着碗,免得行人并没有带上,一个抱着大勺子。
太子跟上,去打听打听这些人回家会不会有个好年。见穿单薄衣裳的人,从担子里取出厚袄穿在身上。太子又明白了一件,行路的时候总生些温暖,也伤衣裳,他就不肯穿。这不走路,又是晚上,他不穿抗不过去,并不是他没有厚袄。
看到袄子厚墩墩的,太子没来由的心喜。
十几个人不知所措,称心如意对他们笑眯眯:“我家二爷让送来,你们看着,我们先喝。”
称心取一点儿先给如意,如意用碗接住喝了,这是解人疑心。这个碗放到身后,就不准备给人,拿别的碗分放地上,大勺子重,称心如意轮流的打汤水,把肉汤分给行人。
她们回来的时候,行人也跟来。都哈着腰:“先前不认得好心人,谢谢给汤,天冷,能在一处过夜最好不过。”
马车圈里,袁训指一处地方给他们:“不瞒你们,我们带的有女眷,要隔出距离。”那些人千恩万谢的过去,他们聚在一起,有铺盖的取出来准备,地上难铺,往身上多裹一层。
这是初冬,保暖还能抗得住夜晚。又有野梅能挡风。袁训让把装行李不睡人的马车在最外围,里面一层是奶妈丫头家人歇息的车。再里面是主人们睡的车,大家睡在马车里,带的汤婆子手炉脚炉用上。
隔着火堆,是行人。外围是关安、孔青、顺伯为首值夜,别的家人跟上。火堆旁边是袁训、蒋德和天豹带人值夜,万大同吃过饭就在附近探路去了。
行人对他们猜测纷纷。
“这是大家?”
“当然,别看全是布衣裳。”
“有咱们同行,这一回赶路有福。”
马车里的人已听不见,宝珠轻拍着元皓和加寿,加寿轻拍着母亲和元皓;香姐儿和加福带着好孩子,玉珠和女儿奶妈作伴……悠然进入梦乡。
……。
“呼”,一阵北风过来,是万大同先回来。对袁训低语几句,蒋德和天豹也都听见,一起撇下嘴。
袁训淡淡:“哦,只要他们敢来,就全留在这里吧。”
……
山脉中,几十个人还在犹豫不定:“听说人多?”
“咱们能吃得下来吗?”
最后一个一拍腰刀:“当强盗的还怕行人吗?兄弟们,下山去了。”(未完待续),!
的疼爱,但镇南王认真的点头,面上一片中肯:“正是这样,元皓是姐姐们一路陪着,个头儿长高了不说,书也看了好些。如今在学孟子,立志要学济世经国的大道理。”
闻言,太上皇对着太后商议:“我再向着你娘家说一回话,你看可好?”
太后满心里欢喜更重,但装模作样:“这怎么行,你得时时向着元皓。”
“我今天只向一回,和你换上一回?”太上皇笑容灿烂。
太后拿架子:“元皓离京的时候,你还怪我接来忠毅侯?”
太上皇拼命的想那模样:“我有这样说吗?”
太后提醒他:“你说,早知道接的时候,你就不装看不到。这是你的原话。”
太上皇继续思索:“这不是你正在说的,这是你的话才对,不要跟元皓一样会无赖。”
太后眉头一耸,很想理论太上皇才是无赖,想想这话可乐,自顾自乐了起来。又听太上皇不但不承认,而且一改十万里:“如果要我说,你接的很好。”
年老的眸子温柔出来,太上皇含笑注视太后:“这是你的心意,才有忠毅侯忠心耿耿。才有他很会带我的元皓玩耍,才有咱们吃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