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侯门纪事 > 第六百四十七章元皓大放光彩(第10页)

第六百四十七章元皓大放光彩(第10页)

镇南王不住的纠正:“我们的元皓,我们的元皓,”

袁国夫人和安老太太带着加喜、增喜和添喜,怕她们冻着,不敢多流连,已上车出宫。

皇后在宫里也听到皇帝赏赐的话,皇后也赏出东西来,给太子府上的最多。

看着宫人们拿着东西出去,回到后殿。桌子上,几个宫人把枣子打开,一个一个清点。

“九十,九十……九十九,回娘娘,这一包确实是九十九个。”

皇后又看另一包,她不是不相信送来的镇南王和送东西的孩子们,她是不相信她的丈夫。火烧和肉不好清点,皇后没有办法核实。枣子每包九十九个不是吗?皇后想得点一下,如果少了,只能是皇帝悄悄的分了自己的走。

皇帝跑来蹭吃的不是一回两回,皇后明知道防不住他,也竭力的想防上一防。

……

冬天的下午,天色若瞑。先是雨,然后是雪花飘落。看远处去,天地化为一色,尽皆苍茫再苍茫。

这种日子赶路不是赏心悦目事,路上行人都缩头袖手有寒冷之感。但听到马蹄声响,过来的一队马车里有笑声传出来。

笑声止住,就是朗朗的读书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停上一停,脆生生而又甜,十足孩子的嗓音又出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镇南老王在这样的声音里其乐融融,身上也生暖融融。他坐到车夫旁边看雪,把个披风裹一裹紧,就不怎么觉得寒冷。再去听车里念诗。

赵先生不是呆板的念书人,一定坐到安定地方才可以教。行车的时候,他抓紧功夫给孩子们讲书,不浪费钟点儿。也不拘泥于只学书,像这下雪,就念些有雪的古诗。对景又现成,不怎么费事的把诗词怎么写,也就教上一教。

大些的执瑜执璞萧战早就能作诗,小些的孩子全听着,再就把诗背熟。

有句话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估计能回去,不会作诗也不远。

在这下午而该教大孩子的功课全结束后,赵先生让大小孩子能坐过来的全在一个车里,师徒念起诗词,愉快的消磨晚饭前的钟点。

路旁的行人听到整齐的嗓音,指指点点笑容也出来。只要还能笑,像是冷也好,累也好,或多或少的消散下去。

也有人猜测车里人的身份,不时看上几眼。见厚厚的车帘子拉开,一个胖脑袋伸出来,架到车夫的旁边人——镇南老王肩膀上,鼻子本就在前面,他脸上表情更是先伸出鼻子的陶醉,吸几下:“哈哈,我闻到了梅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车里整齐又念这两句。

行人乐了:“学的不错。”镇南老王也乐了,淘气胖脑袋上,有手正给他戴厚帽头儿,是元皓。

老王扭面庞笑,却不用他说外面冷的话。给元皓戴帽子,在这片刻出马车也照顾到他的自有加寿,加寿笑眯眯哄表弟:“进来吧,打尖的时候下车再好好寻梅花。”

元皓就回车里,后面车上,看不到他们动静的梁山老王来一嗓子:“念个我喜欢的。”

执瑜执璞和萧战加福全在马上,听到后嘿嘿笑着。马车里换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梁山老王大笑,高声问道:“能饮吗?”

孩子们虽不出车,但争先恐后的回答:“能,”

“能饮好些果子露,”

“能饮鱼汤,我喝一大碗。”

“那我能饮三大碗肉汤,”

“哈哈,大吹法螺。”

梁山老王也是坐在车夫位置上看雪,手里握着不大的酒袋。听到回答,乐得他喝上一大口酒,下酒菜是宝珠为他们精心准备,油纸包好在怀里,取出来吃一个更加愉悦,老王高声又问:“喝上没有?”

中间的车夫位置上,文章老侯坐出来,二老爷坐不下,还在车里。他们也手握酒袋,对老王笑回:“喝着呢。”

梁山老王满意了:“喝酒这事情,寡饮可没意思。”哪怕大家你在你的车上,我在我的车上,也算相陪。

梁山老王戎马一生,喝酒耽误事情,这告老回家才能尽兴。萧战加福也大了,还有袁训这头一个不辞辛劳的人在,梁山老王每每想喝,就放心的喝上一口。

镇南老王孙子小,不见得要老王抱着背着,但他心中有份儿责任,在路上不是随时都奉陪亲家。

他不陪的时候,好在还有文章侯老兄弟。

韩正经也小,但他表现出来的处处懂事。和香姐儿愿意带他。老兄弟们放心的陪喝酒,另寻些差使来做。

陪好梁山老王,也是差使一件。

张大学士相对体弱,他在车里保暖。太子殿下冲雪在马上,见周遭树冻霜枝,另是一番景致,也轻轻的吟他心爱的诗词。

也看经过的行人,见到天寒地冻,有人衣着单薄,太子带马到袁训身侧:“岳父,这里地面上收成却不好?看他们厚袄也没有一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