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王宫发布招募时,所有人都摩拳擦掌起来,对百姓来说,谁会嫌自己赚的粮食不够多?
然而等看到风漪的公告后,所有人都迷茫了。
公共厕所?
冷巷?
井匽?
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直到有人专门站出来解释,百姓才知道,公共厕所就是茅房的意思。
然而这更加让百姓茫然了。
“大王一次性建这么多茅房干什么?王宫虽然很大,可是挖四五个粪坑也够用了吧?”有人难以理解。
“笨,你们没发现吗?这些茅房不是建在王宫的,而是分布在女阴城的各个角落,这是大王想给那些缺粮的人找条活路啊!”
“……我们今年,还有人缺粮?”
“怎么没有?今年死了好多人哩!”
“大王仁慈!”
在一个聪明人指出了事情盲点之后,其余人很快就加上了自己的脑补,越说越真实,仿佛那就是真相一样。
然而事实上,在提供给蛮夷部落的粮食少了之后,今年女阴再怎么都是不可能缺粮的,甚至有些人家已经奢侈到拿粮食去酿酒了,而风漪在明明有了茅房茅坑之后还打算去建公共厕所,自然也不是因为百姓们想的原因,而纯粹是为了井匽。
井匽,也就是古代的下水管道,并且很神奇的是,它与现代的下水管道构造竟然是相差无几的,风漪从系统中得知了这个知识后都惊了,不得不感慨老祖宗的智慧。
但在没有机器帮忙的前提下,井匽是无法量产的,所以只能设置成公共厕所的形式,以此减低工作量。
在如今,女阴用的茅房都是旱厕,就是就地挖个坑,满了就把坑里的都挖出来,这种方式在这个时代严格来说,其实是比较合适的方法了,但风漪觉得,既然有更好用的,那就没必要再用这种方式了。
风漪打算建公共厕所,便是出于这个目的,用井匽来集中建一个化粪池,化粪池是根据系统资料设置的三段化粪池,按照二比一比三的比例来设置的,这件事风漪直接就交给了二长老,论计算能力,她是女阴最好的,毕竟演算天机之类的,跟很考验计算能力的。
过粪管选择的也是弯管和斜插,以前低后高的方式保证水不回流,内部用能增加移速、滑速的巫咒固化,以此来保证不会堵塞,然后专门设计一个地方来方便巫为巫咒‘充电’,然后在公厕另一处设置好水箱,每天固定时间打开,借着大水的冲击力保持干净。
比起真正的古代,这里毕竟是一个超凡世界,所以很多技术问题,自然也是能够依靠巫术来解决的。
化粪池第一池是建在厕所下的,池内的东西发酵分解后形成三层依次形成皮、液、渣,初步发酵后流到第二层,到第三池时就可以直接拿去浇地了,不过风漪选择在第三池外接了管道直接排出,流入专门的沟渠,这样一来农民就可以直接从沟渠中取水浇地了,不必从家中来来回回那么麻烦,也能保证她们的行为不规范化导致某些地方留下恶臭。
毕竟这个时代可不讲究什么文明卫生。
实际上,要不是自来水制作起来更需要技术支持,不像厕所那么简单,风漪更想连自来水都在这个冬季一起搞定,只是由于技术原因,便只能忙活于前者了。
而冷巷,则是风漪仔细思量后,选择的避暑方式。
要知道,女阴因为力量的原因,基本都是拿石头造房子的,这固然让房子更坚固,但一到夏天太阳一晒,哪怕太阳落山了家里都依然会热得不行,每年都有许多人中暑、生痱子,风漪自然得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让来年还依旧为此苦恼。
冷巷便是风漪想出的方法。
冷巷,顾名思义,看名字便知道有什么作用了,这是被誉为岭南传统建筑精髓的东西,将房子相对而建,中间留出一条仅容纳两到三人并排通行的窄巷道,由于冷巷很少受到太阳直射,便让冷巷具备了自然通风降温的功能,也就是所谓的狭管效应。
除了这种方式以外,古人其实还有许多降温的方式,譬如自雨亭,房屋靠水而建,用水车把水运到屋顶,以此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同理,在房屋内,也有类似差不多远离的‘扇车’,算得上是古时候的风扇了;甚至连空调房,古代都是有了的,在地面挖一个直通地下洞道的洞,然后将这个小洞盖住。
由于地下常年恒温,打开盖子后,夏天就会又凉气上升,降低室温,冬天则会让室内温暖,可谓是冬暖夏凉。
风漪从系统中查到这些资料时,都不由惊了,毕竟在大众观念里,古代科技不发达,各方面都是落后的,但风漪没想到,古人对大自然的利用,谁看了都不得不说一声绝。
可惜比起冷巷来说,后两者显然只有富贵人家才做得起,并不能向下推广,所以风漪只打算将自己的寝宫和平常议事的宫殿用上这种空调房,别的还是用冷巷更为方便。
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规划女阴城的格局,因为除了王宫和接待外宾的地方,女阴城内的房子其实是颇为‘自由’的,除了约定俗成的大道,很多人圈定都格外不客气,也很少会有人专门请人设计,长成什么样子的都有,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丝毫没有规划区概念,也不太防洪防涝,因此风漪仔细的规划了格局。
当然,这参考的仍然不是现代的城镇,仍然还是参考的古代的城镇,毕竟现代都有下水管道,古代可没有,所以该怎么排水,自然更多的也得参考古代。
因此,风漪设计女阴城四角有四组洼地,容水面积占整个城市土地面积的七分之一,这风漪依然是交给巫去测算的,毕竟她是个数学渣,根本不懂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