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母女,不如说是朋友吧。
好像什么话都可以说,时不时还能开个玩笑。
这是北归完全没有想到的家庭相处模式。
好像在这一刻,北归的心里,有一种很莫名的想法。
在她内心深处想要寻找到的家庭日常相处就是如此,父母不是高高在上的统领者,他们也是可以说说话的朋友。
而不是一味的提出要求。
给出不切实际的承诺。
如果可以,她想要多呆些时日。
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北归自己也愣了一息。
从前北归很少听父母说起他们那一辈的事情,她也从来都不知道,父母的圈子是怎么样的。她也从没有去过应叠家里。
在来的路上,她还担心会不会住不惯。
毕竟打小,她也没有怎么离开常居住的地方。
可在踏进应叠家的那一刻,北归发现,嗯,她应该是喜欢这里的。
-
应叠家楼下是个小卖店,最高层的顶楼是自己住的,往下几层是对外出租的旅馆。
应母是老板娘。
一个人负责所有。
应父是篮球运动员,白天在篮球训练基地,晚上才回来。
北归很安静地听应叠介绍。
虽然两人住在一起有一段时间了,但对彼此的家庭背景,完全没有了解。
包括她们的父母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她俩都不知道。
还是晚上饭桌上,应母说起,北归才知道,哦,原来他们的父母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认识,而是在后来才认识的。
北归只知道自己的父母常年天南地北的跑。
但并不知道,他们都去了哪些地方。
甚至,北归对他们的职业,都不是很了解。
只知道,他们从事跟铁路工程相关的行业,只要铁路修到哪里,他们都跟到哪。
有时候是几个月。
但更多是一年半载,甚至是,两三年的都有。
忙的时候没办法联系上,又或者是因为信号不好,也无法联系。所有都是等他们有时间,有条件了,才会给家里联系。
嗯。
这就是他们陪伴北归的成长方式。
用一个不恰当的词来形容,明明是一家人,却感觉到无比生分。
但奇怪的是,每次他们说些什么,北归嘴上说不在意,可心里还是记得牢牢的。
包括他们说,高三一定回来陪读。
今年过年一定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