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心意最重要。”大侄女有钱,她在意的不是东西多少值不值钱,在意的是心意。
朱秀丽让他放心,“我心里有数,准备得差不多了。”
“你办事我放心。”唐项阳换了官服,去应卯了。
朱秀丽收好银票,去找大嫂她们一起,给静书绣嫁妆。
唐静书作为待嫁的小姐,她不会做针线活,帮不上忙,只能给三个孩子上课,带安安,再安排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
不知道怎么回事,离大婚还有几天的时候,来了不少大家氏族的夫人和小姐,来给唐静书添妆。
以前唐老太太在京中的老姐妹们都来了,镇国公老夫人主动要给唐静书当全福老人,她已经快八十岁了,四世同堂,一辈子过得和和顺顺。
唐老太太高兴的道,“老夫人能给静书当全福老人,我们求之不得,请都请不来呢,多谢您了。”
“举手之劳。”镇国公老夫人笑呵呵的看着唐静书,“你家大孙女啊,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姑娘。”
夸自己孙女有福气,唐老太太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她呀,就是太能操心了,咱们啊,都跟着享她的福。
马上有了自己的小家,我啊,就希望她过得幸福过得顺心。”
“会的会的,京城中谁不知道肃王爷对未来王妃好,那一百二十担聘礼,也就肃王爷做到了。”
镇国公老夫人羡慕的道,“你问问在座的夫人和小姐们,谁不羡慕。”
夫人小姐们纷纷点头,“就是就是,都羡慕得紧。”
楼双宜赶紧说道,“肃王爷确实很用心,我们很感动,感动王爷对咱们家静书的重视。把我家静书交给肃王爷,我们都放心。”
“在座的小姐们都是人中龙凤,大家闺秀,那么优秀,肯定能嫁得如意郎君。”
都是待嫁的小姐,基本上都已经订了亲,没定亲的家里都在找合适的人选定亲。
其实这其中就有夫人小姐打起唐子墨的主意,把自家女儿带过来,给唐老太太和朱秀丽看看。
唐老太太和朱秀丽她们怎么会不明白这些夫人小姐的心思,就是不搭腔。
之前肃王爷和静书被请去大理寺后,她们中没有一个人给唐府下过拜帖或者请帖,现在肃王和静书没事了,她们纷纷下了拜帖,来给静书添妆。
在京城生活,难免会和这些夫人小姐们打交道,需要应酬,不用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