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之间的等级相差极大,制肘商人的规矩又多,比如很多东西不能用,很多衣服不能穿。大红色衣服和紫色衣服都不能穿,一旦穿了之后就是堑越,要罚高额罚金的。
有些操持贱业的小商小贩们甚至不能穿正色衣服。
偏这一船的人都特别有钱,不怕那点儿罚金,红裳紫袄绿萝裙,哪种颜色鲜艳就穿哪种,花红柳绿姹紫嫣红,那颜色杂的好不热闹。
船行而过,官舫上的十多名姑娘纷纷取了帕子捂住嘴偷笑,真的,那船上的人,个个穿的五彩斑斓,好看是真好看,就是颜色太杂了,活像林子里的大鹦鹉。
夏夫人嗔了自家孙女一眼说:“别笑话人家,这一年到头,她们只有今天能这样穿,其他日子的穿着都中规中矩。”
中规中矩意味着,她们只能穿着浅色系或是偏色系的衣服,若要戴金钗,只能在家中偷偷的戴,一旦出了门,就必须打扮的像个商人妇。
所以才会有很多商家把自家娇养的女儿送到官宦人家或是读书人家做妾,因为,她们即使做为妾室,她们的孩子即便是妾生子,这种地位也比商人的地位高出许多。
这是阶级不对等,也是一种秩序的失衡。
姑娘们不好意思的互相笑了笑后,再不说诸如“花孔雀”“大鹦鹉”之类的话了。
转而又兴致勃勃的开始观望四处的热闹,日已过午,不远处海堤边上摆起了各种小摊,有卖鱼丸虾角子的,也有卖炸粿子的,还有卖书本字画的,摆了长长一溜,看起来应该很有趣。
但是那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很多,摊市上拥挤的很,所以即使那边很热闹,各家夫人们也不肯放话让姑娘们下去。
海边的吃食几乎全部来自于眼前这一片海,大多都是鱼虾,海蟹寒性太大又没什么吃头,所以渔家人只有在□□月份蟹膏满壳的时候才逮来吃它。
鲍鱼海参大螺什么的,也有人吃,不过那些东西太费柴火。这地方常年润热,存点干柴火可费劲儿了,实在舍不得这么烧。
平常人家舍不得烧,不代表官员家和富商家及酒楼也舍不得烧。
舫上的夕食是酒楼烧好后送上来的,其中有两罐大饷食就是各种耐煮的海货装进坛中,倒上陈年米酒慢火煮三个时辰,其间不能加一滴水。
这大概就是佛跳墙的前身了。
味道极其不错,以至于回到家后五夫人还对那罐太杂烩回味再三。
……
裴铮再次来信,青岚给回信的时候,略微提了一下关于商人的地位及社会责任的相关建议。这个事,做起来有些冒大不韪,别人有太多的忌惮不敢做,或是做不好,只有裴铮敢做,且能做好。
五老爷看了一遍这些建议后,摸着胡子想了一个晚上,这事若是在河西开了先例,苏州牧这边就比较好操作了。若是河西的收效不大好,那也只能继续沿用原来的老规矩了。
很快,他就顾不得想东想西了,要过年了,这是青岚在琼海过的第二个年,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年,因为,他收到了明世子的来信,要青岚回盛京。
五夫人心上不愉,她极不愿意女儿离开,可若是青岚想回京,她也阻止不了。
她问青岚是不是想回盛京,青岚心虚的点了点头。先前,五夫人有孕打断了她的计划,耽搁了一年,这回,去年访照明世子笔迹口吻的那封信,终于投了出去。
青柏兄弟几个面面相觑,心道:前几天才收到府中来信,明世子也没告诉他们要让青岚回去啊?这回怎么改了主意,且还那么急……难不成,是府中出了什么事?
因着这么一遭,明家的年过的挺不好,五老爷还好,五夫人的心气儿一直不太顺,兴致也不太高,总是埋怨五老爷给青岚结了这么一门亲,以致她母女俩个聚少离多。
五夫人这人忒矫情,处理家务什么的都挺好,就是这性子一矫情起来就让人招架不住,也亏得五老爷就爱这口儿,他挺能招架住。
可青岚不太想招架了。
这一年,栋梁两个时常不在家,有时在学堂,有时和破军一起在营中厮混,摸爬滚打的本事也学了不少,回家来也是有青岚或五老爷管着,她没怎么费心。
小十二自从月子里就由青岚照看着,孩子的吃喝拉撒她也没怎么经心,现在孩子会认人了,有时宁愿让云真抱都不愿让她抱。养孩子就和养只猫狗差不多,只动动嘴,其他事都让丫头去做。
说她错吧,也不对,这时代的大户人家养孩子都是这么养的。母亲怀胎十月,终于生了孩子,却偏偏不自己给喂奶,请了奶妈子,孩子的所有事情都由奶妈子照顾……等孩子断了奶,奶妈了就被辞掉,然后再由丫头媳妇子接手……再大一些,孩子该启蒙了,便又由父亲小厮接手照顾……
以前的青岚是怎样长大的,现在的青岚不知道,但是家里两个男孩子青栋青梁明显跟五老爷更亲。青梁敢骑五老爷的脖子,但在五夫人面前却规规矩矩的。
家里琐事全由青岚照料着也不算有错,女孩子都得学习管理庶务中持中馈,不能说不对,再加上,她怀孕生子得休养,把家事丢给青岚这很能说的通。
家里家外不用她操心,这一闲下来,她就开始犯矫情,总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三天两头的和五老爷闹。
五老爷若是哄一哄还则罢了,若是没哄好,立刻就能上演一出水漫金山。
青岚先时还当她是得了产后抑郁症,有事没事的多迁就几分,后来一把脉……得了,没病,她纯粹就是闲成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