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透了公孙舅母点鸳鸯谱的意图,竟意外地有些尴尬起来。
“你表哥骑射在我们家是个顶个的好,让他露一手给你瞧瞧。你别看我一副刻板主母的样子,也曾经年轻过,知道你们孩子们不喜欢被管束着。”公孙舅母一副十分开明。
公孙琅俏皮地冲张瑶眨眨眼,娇声道:“多谢母亲!我今日可以随瑶姐姐去她的店铺里瞧瞧吗?听说姐姐店里的东西,在京城里可是千金难得呢!”
“行!别胡闹就成!”公孙舅母挥了挥手,像撵走两只嗡嗡的苍蝇般。
公孙夫人撵走了两个小丫头,继续带着身边的嬷嬷整理箱笼。
这次虽说是因为来京城给张瑶庆贺生辰的,但公孙家还是存了别的心思的。
公孙家族盘踞辽东多年,以教书为主业,学生遍布周川各地,但公孙家却并无一人入仕。
正所谓桃李满天下,家中结苦瓜。
好几代公孙家都没有有能力的子侄能够考取功名。
如今公孙瓒这一辈有好几个优秀的子孙,学业颇为优秀,公孙老太爷便再次动了送孙子进朝的心思。
公孙瓒年长一些,已经过了乡试,明年便要下场参加会试。
公孙老太爷便想趁着外孙女生辰的机会,让儿媳先行到京城来探探路,毕竟学师生关系,还得有一方去维持。
临行前,公孙老太爷除了给儿媳塞了一整箱送给张瑶的礼物外,还另外给了儿媳一沓子名册,都是这些年,在辽东公孙家私塾读过书的学生。
这些人多少都在朝有些官职,给了儿媳以便于她在京城结交。
公孙老夫人想得更远,既然公孙家想重新入仕,必不可少便需要在京城扎根。
因此又额外从自己的私房里取了不少银票塞给儿媳,让儿媳务必在京城中相看一座大宅子,以作为公孙家扎根在京城的依据。
当然,这些并没有给隔房的几位叔伯知道,也只是他们一家人的打算罢了。
“夫人,箱笼清点完毕了,是否需要按照老太爷的那份名册一一上门递帖子送礼?”周嬷嬷问道。
公孙夫人身边跟着的正是她从葛家出嫁时,便跟在身边的,后来配给了公孙明身边的管事,夫家姓周。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