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特地开了自己的库房,搬出来好些珍藏的书画、花瓶、摆件,又参考了张瑶的意见,将朝晖堂好好布置了一番。
如今的朝晖堂便已然成为张国公待人接客的热门场所——以前这老狐狸只会一味地将人带到他的那个水榭书房里去。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水榭书房,还是当初原女主在的时候,替张国公规划建设的呢。
这可不就说明,张国公正在慢慢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张瑶。
因只是十三岁生辰,张瑶只请了几位至交好友来家里做客。
张国公也学着上一次宫宴中的样子,在朝晖堂正中央放置了一排屏风,以分隔出男宾女宾席来。
虽然来的男宾也不会有几位。
张国公带着陈氏,和公孙舅母去外院迎客了,这是张瑶的主意。
既然要想办法回京城立一席之地,那么少不得要昭告天下公孙家的人正在京城,以便传给公孙家旧日里教过的学生知晓。
虽然今日宴会并不会有多少人来参加,可国公府正坐落于京城的长街上,国公府的大门正对着长街。
长街上来来往往不少人,看见国公府除了国公爷和继室夫人外,还有一名夫人也以主人家的身份站在国公府门口迎客,少不得要问一句,这位夫人是谁。
既然不好大张旗鼓地四处拜访,降低了身份,如此活招牌似的固定广告投放在门口,正解了公孙夫人四处宣告的燃眉之急。
当然,这得公孙夫人豁得出去,而且张国公不介意被公孙府借势才行。
当时张瑶想出了这个主意后,便去请示了张国公。
老狐狸摸着胡子,沉吟了半晌,才问:“瑶儿是想帮一把公孙家?”
张瑶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若无公孙家,便没有母亲,那便也没有了我,这回敬孝道是其一。”
“其二,咱们家如今卷入了争储的斗争中,公孙家势必也会被波及,还不如就此扶持一把,免得被暗算了,咱们还要投鼠忌器。”
张国公赞许道:“走一步看三步,瑶儿果然有了长进,那这件事就这么办吧!”
有了张国公的支持,张瑶在去劝说公孙夫人的时候,便手到擒来了。
主人家都不介意,公孙夫人也不能再推脱不前,毕竟这是她这次进京最重要的事情。
张瑶这次仅仅邀请了沈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