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这一系列的事,从表面上来看,全都是因为天灾而造成的。
而这天灾又是在李仁孝登基了之后造成的。
这就难免让人怀疑,老天不赞成李仁孝当这个皇帝。
坊间也多有这样的议论声传出来。
有一天,任得敬听到有人说:“皇帝不德,以至天下不宁,要不然咱们换一个有德行的皇帝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些年来,任得敬以外戚身份先后任尚书令、中书令,李乾顺死后,李仁孝为显示对任皇后的尊敬(他也想摆脱李察哥、李仁忠、李仁礼对他的控制),又下旨尊任得敬为国相。
不久前,萧合达叛乱,任得敬主动请缨去平叛,结果又被任得敬将西夏的军权拿在了手上。
可以说,现如今的任得敬已经初步获得了西夏的最高权柄。
权力的滋味,是那么美妙。
人的野心,又是那么永无止境。
任得敬不想只成为这至高无上权力的过客,他想永远保留这至高无上的权力。
偏偏,任得敬又觉得,老天给了他这个机会。
思前想后了很久,任得敬做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他派心腹之人护送他的二女儿也就是史上的那个任皇后去了大中,他想将她的二女儿献给李衍,并请求李衍册封他为西夏之主,然后他起兵取李仁孝而代之……
……
……
ps:这是二合一大章,所以今天就这一章了。,!
和任皇后主持,十一岁的李仁孝迎娶了十三岁的罔家女罔氏为太子妃。
罔家是党项大族,罔氏也是从小便受到了极好的教育,知书达理,聪颖贤能,并且她还酷爱汉学汉礼。
加之,罔家在西夏背景深后。
李仁孝娶了罔氏之后,很有助于他稳固政权。
可以说,李乾顺为李仁孝选了一个很好的贤内助。
对于李乾顺没选任家二女为太子妃,任得敬暗恨不已。
可虽然任得敬现在的势力已经很大了,但现在的西夏其实还是在李乾顺的掌控之下。
所以,任得敬敢恨而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罔氏成为太子妃,等李乾顺死后,成为皇后。
……
又过了半个多月,李乾顺突然病情加重,没两日便去世了。
李乾顺死后,十一岁多不到十二岁的李仁孝即位。
李仁孝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尊仁皇后为“皇太后”,罔氏为“皇后”。
政治上。
对外,李仁孝仍走他老爹李乾顺的路线,交好大中——鉴于,西夏目前艰难的处境,又鉴于,李衍和李乾顺曾结为异姓兄弟,李仁孝本身就是李衍的侄子,李仁孝主动派人去大中请求将兄弟之邦降为伯侄子邦,李仁孝愿意尊李衍为伯父,西夏愿意成为大中的藩属,李仁孝企图以这种方式化解大中对西夏的经济制裁,以稳定外部环境、内部隐患。
对内,李仁孝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
虽然李仁孝年轻,但李仁孝的这些施政手段可不嫩。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李乾顺——李乾顺在油尽灯枯之际,为李仁孝安排好了李察哥、李仁忠、李仁礼这三个得才兼备的辅政大臣,这才使得,李仁孝虽然即位匆忙,但却是很平稳的接过了西夏的皇位。
不过——
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实际上,只要有点政治眼光的人,便能看出来,现在的西夏其实是坐在火药桶上,随时都有被炸飞的可能。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