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绍宋 > 第七章 岁入(第7页)

第七章 岁入(第7页)

“瞧晁兄说的。”梅栎见到气氛不佳,赶紧插嘴。“若是咱们今日这些才入仕三年的同年能合力为官家解此忧,将来这桌子上,人人都少不了一个秘阁位置,为首者更是少不了一个首相位置……咱们不过是趁着年节前探花郎回来,随意聊一聊罢了!”

“说的不错。”胡铨也觉得有些过了头,当场起身举杯笑对。“无论如何,眼下总比靖康时要强上千万分,何必焦虑过度?且为年节一饮!为官家寿!”

众人纷纷起身捧杯。

而随着一饮而尽,又一人失笑:“可惜了,咱们御营王师到底不是女真人那般野蛮,否则在西夏拷掠一些时日,按照西夏人存的粮食来比照,说不得也能有五六百万的财发!”

众人纷纷失笑,但随即想起靖康中的损失,复又变成苦笑,结果无论是胡铨、虞允文、晁公武,还是其他人,都只能借酒感慨,气氛终究难回到一开始那么随意了……当然了,这其中第一次过来的梅舍人,也到底没有说出赵官家找他打听海贸数据的事情。

下午时分,天色再度暗淡下来,隐隐欲雪,赵鼎的长公子在蔡河南岸与诸位同学告辞,胡铨等人也在蔡河北岸一哄而散。

说到底,大家都只是普通人,都要下雨打伞,下雪早归,筹备年节的。

与此同时,并不用筹备年节的赵官家在宫中枯坐思索了许久,到底是起身离开了石亭,却是往吴贵妃那边过去了。

二人相见,吴贵妃喜不自胜,赶紧抱着已经睡熟的儿子前来奉迎,却不料,赵官家接过长子后兀自在榻上坐定,复又笑对:

“爱妃,《西游降魔杂记》咱们许多日没更了吧?”

吴贵妃面色一滞,但看了看官家怀中的儿子,还是立即笑脸相迎:“官家所言不差,已经许多日没更了……今日要更吗?”

“今日要更。”赵玖依然笑对。

听得此言,吴贵妃固然依旧强作笑颜,而旁边冯益冯二官却已经立即回头吩咐人准备笔墨了。

笔墨送到,赵玖抱着儿子一声感慨:“不过今日更的不是《西游降魔杂记》,这本书以后就不更了,反正是早有原委的民间故事,几百年后会有名家整理成名著也说不定……辛苦爱妃,咱们从今日起开本新书,一本要是朕不写,将来说不得就没人写的书。”

已经铺开纸张并在桌前坐定的吴贵妃怔了一怔,旋即恢复如常,反正更什么书她都只是个代笔而已,《西游降魔杂记》下面没了自是吴承恩的事情,关她吴贵妃何事?

一念至此,吴贵妃放下镇纸,又从冯二官手中接过笔墨,便直接笑靥相询:“请官家赐下新书名目。”

“《水浒传》!”赵玖看着怀中呼吸均匀的长子,脱口而出。“乃是说天上一百零八魔星下凡,在太上道君皇帝时被逼上梁山做了贼,却在靖康中为国家大义所唤,受了招安,为朕前驱,奋起抗金,然后等到建炎十年天下大定后,又替大宋出海开拓,遭遇种种奇闻地理之事。”

饶是早已经历练出来,已经提笔的吴贵妃还是当场懵住。

赵玖见状失笑:“朕也是被逼上梁山了……什么都得试试……开始写吧!”,!

前几日才得了一个儿子,取名唤做张栻,此时上下才知道,张相公世出蜀中名门,他家下一辈都是要走木字旁的……”

一语既罢,众人哄笑,连虞允文都忍不住低头偷笑。

不过,也就是笑声之中,最后一人终于到场,却赫然是此番聚会真正的目标人物——第一次参加这种京中同年聚会的直舍人梅栎梅懋修。

“诸位同年,惭愧惭愧!”梅舍人进入包厢,连连拱手作揖赔不是。“本来准备下职后早早过来的,孰料刚要走时,官家忽然传召,在后宫亭前问了许多话,刚刚才出宫,换了衣服就赶紧过来了。”

既是官家传召,众人自然无话可说,只是赶紧让梅舍人坐定,然后招呼店中帮工上菜起席,中间有主动进来的妓女,又被众人给了些钱然后请出去……他们可是真正的政治新星,能入核心圈子的,哪里不知道官家心态,何苦为了这种事情惹了官家不喜?

而酒席既开,众人先是稍作客套,说些往日太学中和殿试的闲话,但到酒过三巡,身为在京官员,又都是所谓前途大好的老虎班,却又不免交流起了政治讯息。

实际上,这才是这类聚会的根本缘由。

“张太尉随官家入京,亲自去西府见了张枢相,只讲张宗颜的事情他其实知情,只是没想到最后那厮起了那般大胆子,出了这么多兵!”虞允文随口而言,说了一件不可能瞒住任何人的讯息,算是上了开胃菜。

众人皆没有犹疑之色,唯独晁公武闻言,微微一愣,却也最终无所言。

“如此说来,张宗颜性命是保住了?”有人顺势好奇询问。

“这是自然!”小虞探花坦荡答道。“西府报上去以后,官家直接下了旨,贬为都头,军前效用……”

“这必然是官家与张太尉当面说好的。”胡铨也顺势下了结论。

“大司寇(刑部尚书别称)能乐意?”众人纷纷颔首之中,又一人好奇插嘴。“他入京十日,当堂拿下了大理寺卿和贵妃亲叔叔,又速速判了杨政斩立决,还发文关西,质询关西诸将,逼得吴节度以下数十大将上书自辩,并请朝廷处置,一时风头无二,算是给朝廷文官争了脸面……这次难道就要这般放过张太尉?”

“大司寇(刑部尚书马伸)?”胡铨举杯一饮而尽,抢在虞允文之前冷笑。“大司寇这些日子表面风光,可私底下又如何好过?京中上下,都视他一入京便将官家撵走……以臣逐君,致使朝局紧张,内外生怨……这两月间,官家在外,大司寇在京中其实是最难熬的,种种姿态,只是硬撑罢了!再闹下去,他怕是真要结怨于上下内外,然后连东南吕相公与李相公二人都要来函质问他了!”

“胡兄说的不错。”有人接口以对。“此番地方经略与尚书侍郎对调,都以为刘侍郎(刘洪道)与大司寇是一路的,但刘侍郎却在本月中旬,亲自调度御营中军渡河攻破对岸的一处军寨,俨然是与大司寇不是一路人……可见大司寇状若无敌,却只是虚壮声势,在朝中并不得人心。”

“其实这些都是小道,便是大司寇真就继续这般强势下去,又如何呢?总是捱不过官家掌握大局的,而咱们做事关键是要急君王之急,用心于大政方略,这才是正途。”胡铨忽然转口。“而官家自从在河阴接见了马节度后,往后的大政方略便已经显现,正是要一心蓄钱粮兵马,以渡河北伐而已!往后几年,万事都要与这些事情让步的。”

“胡兄所言极是。”又一人应声。“那日邸报将马总管来见官家的事登上去后,我们户部便开始清查账目,点验仓储了……但算来算去,却总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确系如此。”虞允文也蹙眉感慨,在座中没人比他更清楚官家心思所在。“我记得林尚书昨日在太学有言语,今年岁入,加上三百万的国债盘子,和今年后半年青苗贷、交子务的初入,也不过三千八百万缗(一缗相当于一贯钱或一两白银,此时实际价值约770文)……三千八百万缗,若是用来养兵,养三十万御营军,便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