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九,崔氏着人给简云丰送来一封信,说她和简雅偶感风han,让简淡前去侍疾,届时一同回京。
这个要求在情理之中,简云丰答应了。
九月一日早上,简淡由简思敏陪伴,启程前往庵堂。
在二门,姐弟俩遇到了大伯母王氏,和戴着帷幕的简静。
母女二人衣着极为朴素。
不过月余没见,王氏老了许多,鬓发染了霜雪,眼角添了沟壑。
简静至少瘦了十几斤,眼窝和脸颊塌下去了,乍一看,像个二十多岁的妇人。
后面随行的下人五个,有的手里拎着包袱,有的抱着香炉,还有两个粗使婆子提着几样洗漱用具。
虽说彼此间的关系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但最基本的礼仪还是要维持的。
简淡姐弟上前行了礼。
简淡问道:“大伯母,您这是要出远门吗?”
王氏疏离地笑了笑,话里有话地说道:“最近小人多,我们去趟白马寺拜拜。”
初一十五,正是烧香拜佛的日子。
简淡笑道:“那还真是巧了,我们去庵堂,正好与大伯母一道。”
王氏淡淡说道:“那就一起走吧。”
马车在侧门等着,简淡一出去,黄妈妈便迎了上来,“三姑娘,二老爷让老奴给姑娘带个路,您看……”
简淡没搭理她,面无表情地上了马车。
黄妈妈近日来一直很安分,与梁妈妈的来往也少了不少。
虽说这些并不足以让简淡信任黄妈妈,但她总归是晚辈,不能驳了简云丰的面子。
“路上多注意一些。”简淡吩咐道。
白瓷应了一声,把包袱放在车厢板上,解开,取出吃食,一样一样放在小几的抽屉里。
简淡刚坐定,就听外面有人说道:“三姑娘,我家太太忘记带上请高僧开光的碧玺手串了,还请稍等片刻。”
“好。”简淡说道。
这一等就是小半个时辰,直到简思敏嚷嚷着要各走各的,宋妈妈才匆匆而归。
庵堂在京城西南方,走官道要四个时辰。
此时已是暮秋,天黑的早了,路上稍有耽搁,就会导致走夜路。
虽说京城一向太平,但也绝对不能马虎大意。
上午的行程很顺利。
中午,在饭庄打尖时,简静和简淡起了一点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