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 484 章(第2页)

第 484 章(第2页)

嘉佑二年之所以不黜落,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落第举子投奔西夏的原因。

宋朝科举录取名额及地域分布不均,以及西夏招诱宋朝士人的政策,是产生士子弃宋归夏现象的根源所在。

而西北沿边州军士子的录取人数更不均衡,造成西北地区士人落第者日益增多,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地区的落地士人容易达到越境奔走的目的,发生士人游离、弃宋归夏的现象。

宋夏之间战多和少,互有胜负。

与宋朝相比,西夏胜在民风彪悍、单兵素质强,但是行军打仗要考虑综合实力和战略布局。

因此,西夏方面非常重视对宋朝文人士子的招引。西夏不惜重金收罗宋朝落第士子,一方面是为了获取直接有效的情报,更重要的是充实其谋士队伍。

李继迁时期,灵州屯戍军校郑美投归西夏,被授予指挥使之职,协助继迁夺取了宋朝重镇灵武。

景祐四年,华州落第士人张元、吴昊投奔西夏。

张、吴二人虽有才华,但几次参加科举不第,满腔热情无处为报,只得另谋出路,于是“张、吴径走西夏。夏人倚为谋主,以抗朝廷,连兵十余年,西方至为疲弊,职此二人为之。”

而这个陕西人景询也是如此,在李谅祚时候投奔西夏,李谅祚授其为枢密使,深受信用,以致西夏酋豪发出抱怨之言:“酋豪多怨纳叛人景询亲而用之,以为枢密使,弃蕃礼用汉制。”

而李谅祚在位期间的与宋朝的诸多争端,其中便是这个景询的身影闪现其中。

欧阳辩端详景询,倒是相貌堂堂,虽然无法与自己相比,但倒是颇有盛唐人士遗风,不过看起来眉眼低垂,似乎有些沮丧之感,欧阳辩留上了心,听到他自己介绍为学士,欧阳辩眉角一挑。

是了,梁太后姐弟本身就是汉人,为了争取支持,所以废汉礼复蕃礼,汉人在朝廷上便失去了权势,看来景询已经失去了置喙军权的资格了。

在西夏这个军事化国度,没有兵权便意味着被边缘化了。

第494章都是一家人啊!

景询的态度还算是不错,但禹藏花麻就有些带刺了。

禹藏花麻端详了一下苏轼和欧阳辩,就将注意力集中在欧阳辩的身上,因为欧阳辩就轻松地站在那里,都是一条昂藏的大汉,年纪轻轻,却身披红色官服,官服被胸大肌高高顶起,显得又是威风又是霸气,关键让人一眼就看出此人风度翩翩,就不是什么武将,而是一个文人。

“你就是欧阳辩?”

禹藏花麻斜睨着眼睛道,似乎有些不屑。

欧阳辩微微低头,禹藏花麻虽然也还算壮硕,但只是矮壮,他离着近,就只能低头看了。

禹藏花麻被欧阳辩盯着,想要用眼神表达强硬,只能抬起头和欧阳辩对视,只是觉得这样未免有些吃亏,就想退两步,但刚刚退了一步就后悔了——这不是显得被吓退了吗?

欧阳辩轻笑道:“我就是欧阳辩,请问有何指教?”

禹藏花麻倨傲道:“有人说你是宋朝最聪明的人,我看也不过尔尔。”

欧阳辩颇有同感:“你说的是,大宋最聪明的人当然是我们的陛下,还有文武百官,大多都比我聪明,我的确是不过尔尔。”

禹藏花麻:“……”

你这样就不能聊了,按照惯例,你应该讽刺我啊哥哥。

没错,这就是惯例。

宋、辽、夏三国的外交历来都是如此,虽然大家尽量讲外交礼节,但也都想压下对方,加上常年关系一般,尤其是宋夏、辽夏之间,更是关系颇差,而辽宋之间因为相互忌惮,反而相对来说好一些。

西夏因为国力不如宋朝,从某方面来说,西夏又是叛离出去了,宋朝心心念念就是将西夏给干趴下,夺回河套,西夏自然也不服,所以两国起摩擦的次数更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