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存在那里不会涨多少,再过两年就会变的很不值钱了。要不是韩振初弄这个杂志社,他是想在省城这边看一处合适的房子的。哪怕以后不在这边发展,闲置在这里,也比这会儿把钱一直存在那里强。
阿茶点点头,这样的事情急不得,得一步步稳稳当当的来。
他们手里看似有点钱,但是说起来那点钱来的也不容易,高青阳闲暇的时候基本上没时间出门,一直趴在那写写画画。有时候会忙到很晚。
“这个事情你拿主意就行,我明天早上去一趟学校,去老师那一趟。新生入校,我听韩振初说我们早来的是老生了,要去学校帮着新生做入学登记。
”
高青阳道:“明天去看看吧,不是必要参加可以不参加,趁着还没正式开学好好休息两天,后面说不定一忙起来就再没个闲的时候了。”
第二天一早,阿茶去了学校。
虽然还没正式开学,但是学校里面时不时的都能遇到人。
一进学校大门不远的树荫下面就放了桌椅板凳,各个系的学生自发的在那里轮流接待这一学期的新生,帮着带路,然后报名登记。倒是比他们年初刚来的时候待遇好多了。
不过那会儿也不是茫无目的的乱走,学校也有安排了人指路和张贴了路标大字报的。
阿茶看了一圈,金融系也有同学在,她过去跟着打了个招呼,报了名。
也不需要多久,轮流着来的,她排到下午两点到五点,虽然说是最热的时候,但是她也不在意,就那么几个小时,而且也不是她一个人。
就像高青阳说的,一开学,就真的闲不下来了。
接下来两个人跟韩振初接洽的就更多了一些。
确定了精确的方向,确定了杂志社的名字—拾光。
韩振初想从报纸做起来,但是已经跟出版社合作果,早就出了连环画的高青阳建议直接一步到位,做杂志。
初期可以以报纸的形式过渡,等后期成熟之后要做故事杂志。
报纸这东西暂时不会过时但是随着发展最终会过时。不能刚刚抬脚就将自己的脚固定在一个小方框里面。
高青阳出钱,占三成,剩下七成交
由韩振初自己支配。
高青阳暂时负责版面设计,韩振初找了中文系的同学专门负责收集故事,校稿。
阿茶负责统筹资金方面的事情。李冉冉还有向云芳则帮忙考察市场,联系销售渠道等等杂事。
王富安和另外两名中文系男同学负责排版印刷。
租的房子不算远,也在这一片,倒是挺方便。
韩振初确实有办法,从废品站弄了配件,七拼八凑的竟然拼了一辆自行车。
外观不是很好,但是骑起来绝对没有问题,倒是方便了不少。
确定好了每一个人要负责的事情,进度倒是快了很多。
十一前夕,各种类型的故事就搜罗了上百个。
几个人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根据收来的故事暂时确定了报纸板块,高青阳加班加点的开始设计版面,画出来独属于“拾光杂志社”的标志。
——拾光两个字是主题,边上有若隐若现的线条勾勒出来的一只手,很有特点,看似想握住什么,却又什么都没有。
阿茶这边也根据调查来的数据初步确定了报纸的市场价格以及他们发出的价格。
当下报纸种类特别的多,主要以新闻事件类为主,单纯以故事为主的暂时还没有,起码安南这边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