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请的人都请到位,算了一下大概十二桌,今天陆陆续续的就有人来,所以晚上就要待客。
厨子下午就过来了,还带了一个帮手。门边上,张国梁他媳妇她们都过来帮忙摘菜,胡惠英也跟着蹲一块,聊的热火朝天的。
高青阳跟韩振初还有陈阳脱了外衣,卷起袖子,按照大厨的丰富,找了砖头在院子边上腾出来的一块菜地里面支了两个灶台起来。
还去队上借了两口大锅跟一副蒸笼来。
早先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日子都难过的很,家里红白喜事都是尽量简单草草了事。有讲究的会办,但是办酒也就是家里的亲戚跟门边上走动最勤的。高青阳俩口子这回来的还没有一年,说起来真的是门口的人都认不全,却没想到一个满月酒能有这么大阵仗。
四方桌子一桌子只能八个人,远的比如说临江大队那边的就不说了,但凡是来的那肯定不可能是一个人。就这边的,门边上的人来那也绝对都是拖家带口的,所以准备少了那是绝对不行的。
人多,灶房里面那点点地方那肯定就摆不开。
陈书记也是早早的就过来帮忙给指挥安排。
院子里菜地里面的东西都拔了个七七八八。后面自留地里面的菜但凡能吃的全部弄回来放那,由着厨子安排。
高青阳昨天就去肉联厂和边上的副食品厂定了东西。
肉票不够充裕,
这段时间又用了不少,高青阳就只割了六斤肥肉,剩下的骨头什么的不要票只要钱就多要了些,还要了一版豆腐。家里收的洋芋不够还买了些,红苕倒是正好用上。圈里面剩下的那几只鸡,就留了两只快要下蛋的母鸡,剩下的五只全部宰了。
地里面的包菜白菜都还没包心,没法全部拔了,只能用白菜叶子。
肉联厂那边的猪血猪腰猪肝高青阳一早给打了招呼,今天的全部都给留着送了过来。
这么些人呢,没有东西哪能行呢?
就这,灶台垒好了之后韩振初又喊上陈阳:“走,出去转转。”
“这会儿转哪去啊?怕是等会又有别的活要安排。”
“那等会儿再说。你带我去这边副食品厂看看去,这会儿还有人吧?”
“有人,要到下午四五点。”
说着,两个人就套上衣裳跟高明远说了一声走了。
去了巷子外面陈阳才问:“你这会儿去副食品厂干什么?”
韩振初道:“我这段时间攒了点票,我琢磨着青阳办酒得消耗不少东西,钱就不说了,他们两口子都有工资,不缺,但是票这个东西就恼火了。所以就都带着了。那会儿给整忘了,就看见人给送东西来我才记起来,但是一手黄泥又没办法。这阵趁着没关门赶紧去看看,不然明天早上怕是来不及。”
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光陆陆续续从各家送来得桌椅板凳都好些,怕是真的不少人。
别
的就不说了,肉和油得需要不少。
这个他在那边弄了不少来。
去市场转了一圈,这会儿剩下得肉都不太好了,他割了五斤,然后去买了五斤菜籽油。
油还没办法弄,两个大男人忘了带家什,就只能用人家卖油得人得油壶,压了钱在那,约好回头就给送过来。
在陈书记的指挥下,院子里面的人虽然越来越多却不杂乱,择菜的择菜,打杂的打杂,各干其事。
姓许的厨子问阿茶要了纸跟笔,把今天和明天要准备的菜都写了下来。
饭,这两天那都是杂粮干饭,这个只需要煮大锅饭经验丰富的妇女来弄就行了。提前要将苞谷米大米什么的按着时间泡好,尤其是苞谷米需要泡的时间就很长。
菜的话今天简单一些,就一个白菜叶子炒肉丝,一个菠菜拌粉条,一盆酸汤。看着简单,但是在这边的人已经不少了,分量足的话要不少东西。
最关键的是,厨子也没多余的时间,因为要准备明天的,明天中午那一顿才是重头戏。
这边从早先就流行八大碗的席面,这个八大碗不拘怎么做,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是八个碗是一定要凑够的,所以家里一个蒸笼不够还借了一副呢!
排骨清炖跟红苕装一碗,鸡块清炖跟洋芋一碗,这两样再红烧之后跟胡萝卜和豆腐各装一碗,这就是四碗了。再加上个白糖滚刀肉,粉蒸肉,这个就需要五花肉或者肥肉了。
阿茶
也是第一次见这样正儿八经的席面,到收拾出来之后她才知道,那个本来就不大的黑釉子碗里面其实就没多少肉,下面装的不是萝卜就是洋芋红苕,上面的肉一桌子八到十个人,也就是一人一疙瘩。最实在的就是江米做的八宝饭了,那一碗是从上到下都是实实在在的白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