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芳问:“从那边桥上往你哥那去近,还是从这边走近?”
“那看咋走了,靠两条腿走的话,还是这边近一点。但是这边你看人家上班的人都骑自行车,车轮子转的那么快,那肯定情愿走那边新修的大桥,绕一下有啥关系?”
说着话走路倒也快,很快就到了高青阳他们外面那条路上。
高明成看着左手边上的商店,跟刘淑芳指了一下商店对面的那条巷子:“从这进去拐两个弯,一直走到头,就是青阳他们那里,要不要先进去看看?”
“看啥呀看?我们是来找青峰办正事的,这会儿跑到青阳他们那去干啥?先找到青峰再说。”
高明成看了一下日头:“这会儿青峰怕是还在上班吧?”
“那我们就到公安局门口去等呗,上班总会下班的,有话下班了说,又不会打扰他。”
说是那么说,到公安局门口看着大门外面值班的公安,刘淑芳吓得气都不敢出。没站几分钟就催高明成:“他们住哪里的?不是说有家属院?咱们去家属院等,这在这里干啥?影响多不好!”
高青茂不耐烦的翻了个白眼,他真的是服了他娘,什么话都是从她嘴里出来,咋说都是她有理。
高青峰两口子是真的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惊喜在等着他们。
这两年,沈春兰的生意扩大了规模,在县城往火柴厂走的那路上又买了一处地方,是人家队上废弃的破院子,稍
微修整了一下,把那边当做厂房,材料库存什么的都堆在那里。
需要的篾条什么的也都是在那边把第一道工序干了之后用推车给她推到这边的院子里来,她再带人进行细加工。有人帮忙,月芽也大一点了,不需要背不需要抱的,她也就轻松一些。每天到点儿就提前回家属院煮饭,因为月亮上学了,放学回来就得吃饭,再加上找的帮忙的人也得回去。所以每天这个时候雷打不动的都在家。
条件好了,家里的生活水平也就上升了,不过两口子节俭惯了,也不可能顿顿白米白面大鱼大肉的。
天热的时候就喜欢泡点黄豆,家属院里面有公用的手磨,在上面磨了豆浆,点点豆腐,放上一点苞谷米,再切上一点苞谷面揉出来的面节节煮里面。
加上点辣椒酱,再炒点盐菜,可口又开胃。
这会儿高青峰没下班,月亮也还没放学。
月芽跟大院子里面的孩子在玩,只有沈春兰一个人在灶房里面忙。
灶房门口放着的用藤条编制的箩筐里面一个栽着几颗辣椒,另外一个栽着一丛粉色的斗篷花,长的倒是怪好。
听见外面有人喊,说是有人找她,一只脚刚刚迈出门槛就愣在那里。
随即,她很快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一丝浅笑:“爹,娘,青茂!咋突然来这边了,赶紧的,进屋来歇歇,外面太阳实在是大的很。”
现在的沈春兰可不是早先刚刚进高家
门的小媳妇了。手底下光请人都请了好几个,两个在仓库那边一边收着材料一边干一些杂货,两个跟着她编织。小到各种刷子,大到凉席,梯子,藤椅,凉椅等等什么都有。除了零售,主要坐批发,下面那些镇上好些来进货的。
就是还差那边点远见没往市区那边跑,加上交通也确实不便利,三五年内生意算是定型了。
即便是这也,也算是城里面这些个体户里面数一数二的了。不得不说,有手艺,且能吃苦钻研终归是会有回报的。
收材料,做买卖,一天到晚都在跟人打交道,啥样的人没见过,就高明成跟刘淑芳这样的,她还不至于应付不来。
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他们是有求于人。看着沈春兰这么客气,刘淑芳也没多话,进了灶房,灶房里面也热,沈春兰干脆拿了板凳让他们在门口坐下。
刘淑芳看着远处:“那是月芽吧?”好些时候没回去了,小丫头感觉又长了,有点认不出来了。
“嗯!”刘淑芳应了一声,麻溜的又往锅里掺了一些水,不然今天这饭肯定是不够。她揉的面也不够,还好家里有挂面,再下一部分就行了。这要是煮别的饭,还真的没这么方便。
“不是说你给人在干活,咋这么早都回来了,青峰都还没下班呢!”
沈春兰道:“青峰那是正式工作,跟我这种给私人干零时活的不一样。他们有时间限制,准
时准点的。我这,因为他要上班,月亮要上学,中午时间紧,所以去的时候就跟人家说好了,提前回来一个钟头,吃了饭就得赶紧过去把活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