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国家此时恢复高考,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政府和人民都承认的思想品德优秀,工作劳动积极的优秀青年想要追求上进,想参加高考报效祖国。怎么能让这样的优秀青年被拒之门外呢”!
一番争取后,报名点工作人员郑重的递给梁文泽一张薄薄的准考证明。“小伙子,好好考,机会来之不易。”
梁文泽拿着重若千钧的准考证,内心震撼。没想到甜甜那么早就开始为自己筹谋了。一张薄薄的准考证,似乎隔着天堑一般。
11月21日,考生们拿着准考证,在瑟瑟han风中默背着看过的书或者报纸。
李思恬参加过现代的高考,同学们无一不是天老大地老二,自己第三。即使高考考不上还能有其他途径学习,出国或者再教育都不再是多难的事情。
这一届的高考什么年龄段的都有,有刚毕业的应届生,也有已经参加工作或者下乡多年的知青。
从178岁到30来岁都有,无一不是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走进了77年的高考场地。
李思恬还是选择考文科,但是加考了英语。梁文泽和弟弟却选择了理科,他们对于数理化更加感兴趣。
走出考场那一刻,李思恬就知道稳了。
穿越一回,高考就如同回炉重造一般。那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在考场外,梁文泽和弟弟正等在学校门外,他俩没有加考英语。
早一天就完成了考试,这会儿看见甜甜鹤立鸡群般耀眼的走出来,脸上还带着轻松的笑容就知道没问题了。
570万考生在这个冬天,紧张的等待着命运之曲的敲响。
村里参加了高考的人聚在坝子上的办公室互相对完答案,接下来就是各自填报志愿了。
梁文泽和李思恬都报了京大和华清,也报了本省的重大,梁文斌考的不及哥哥和嫂子,报了省里的重大和川大,西南联大。
梁文泽填完志愿就继续回去上班了,李思恬和梁文斌安分的在家等着消息。
漫长的一个月,邮差来了几趟靠山邨。梁建国笑的嘴都合不拢了,村里一共报名的12个知青和4个村里后生。
有几个考的还不错,最先收到通知书的是村里老李家的老幺李卫华考上本省的大专了。
靠山邨喜气洋洋,自觉自家村子飞出了金凤凰,对比其他村子可是大大风光了一把。
接着陆续有好消息传来,知青里面最先收到通知书的是郭爱红。考上了省里的农大,胡志学也考上了省里的师范,杨兴华收到了京市化工学校的通知。
老梁家文斌最先收到通知,重大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