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上了脑海,他说:“这些信息看似零碎无用,但我相信,在某个时刻,它会成为突破问题的关键。”
丁翘盯着报纸上的照片看了好一会儿,目光落在那个海钓的都市人脸上。那个人的脸微侧着,还戴了一副墨镜,头上又扣着一顶太阳帽,五官基本都被隐藏起来了,虽然脸上微带笑意,但从他微侧的脸和身子来看,他似乎并不太乐意配合拍照。
他不愿意拍照。
为什么?这引起了丁翘的兴趣,一个游客为什么会抗拒拍照?除非……他有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
丁翘再看照片下面的说明,笑了,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周游,现在是《江台都市报》视觉新闻中心的主任,跟她是同事。
一看丁翘手机上翻拍的照片,周游便说:“接到什么黑料了,你要翻抄富人的旧照看?”
丁翘惊讶:“富人?是谁?”
周游诧异地看着她,指着上面戴墨镜的人说:“你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丁翘摇头:“不知道,所以才来问你。”
周游更加诧异了:“你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为何会关注这张照片?”
丁翘解释说:“坐在旁边的这位,是我朋友的父亲,20多年前意外去世了,他想拿来留念,但不认识跟他父亲合照的人,所以想了解一下。”
周游理解地点头:“原来是这样。那个渔民待人还挺好的,想不到运气这么差。”
“是啊,所以我的朋友想知道更多关于他父亲的事。”
周游感叹地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可以理解。”接着,他说出了一个名字,一个令丁翘非常吃惊的名字,“这个出海钓鱼的人,是江浩天。”
江浩天?江台市恐怕没人不认识他吧!丁翘震惊地看着周游,卓杰是怎么认识江浩天的?
周游笑了:“那时候的江浩天,还未成立江氏集团,影响力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算是个小老板吧。当时我专跑旅游线,跟一个集团的老板也算是老朋友了,有次聊天时,他提起有朋友喜欢海钓,我觉得这是一种新趋势,便想做个专访。”
“江浩天便接受了你的采访?”
周游摇头:“刚开始时他拒绝了,说不想接受采访。”
“那你怎么又拍到了他的照片?”
周游笑了:“你也知道,咱们记者嘛,总有记者的办法。我了解到江浩天正在巴结我那个老朋友,便委婉地让他说服江浩天,后来我又答应不写他的真实姓名,也不拍他的正面照,他才勉强地答应了。”
“原来是这样。”
周游说:“是啊,如果采访很顺利,我可能对这张照片的印象就不会这么深刻,因为江浩天在我拍照的时候一直非常抗拒,想方设法躲避我的镜头。”
丁翘说:“按你说的,当时他生意做得还不大,还不算名人,有必要这样吗?”
周游点头:“所以我才觉得有点奇怪。”
傍晚,丁翘把陈俊峰约了出来,一听说当年跟卓杰合照的是江浩天,陈俊峰也愣住了。
这些年,江氏集团的发展如日中天,涉及房地产、超市、酒店等多个行业,当然,令人关注的并不仅只是江氏在商界的影响力,江氏集团一直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去年在浪琴湾投产的海藻生物食品公司,虽然产品的市场评价非常高,但从高昂的开发成本来说,公司仍处于亏损运营。
但这个项目中,最大的受益者是浪琴湾的渔民,因为江氏的扎根,他们得以在家门口就业,在漫长的休渔期里,可以过着像城里人一样朝九晚五的生活,而且工资也不比城里差,这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对江氏感恩戴德。
当然,当地政府对江氏的做法也是肯定的,既解决了乡民的就业问题,又兼顾了环保问题,正可谓既要金山银山,又保住了绿水青山,所以当地政府这两年正努力把江氏集团打造成支持新农村发展的典型。
不管是在业界还是在民间,江浩天都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因此当丁翘把自己在周游处了解到的信息告诉陈俊峰后,陈俊峰半晌没有说话。
丁翘说:“会不会只是碰巧?”
陈俊峰摇头:“我不相信碰巧,凡事必然有它不为人所知的理由,尤其是当时还未成名的江浩天,为什么不愿意配合拍照?这当中是不是有什么秘密?”
丁翘苦笑:“卓伯父在20多年前就去世了,谁也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唯一知道的,就只有江浩天了。”
陈俊峰笑了:“那就想办法让江浩天开口。”
丁翘苦笑:“怎么问啊,如果他真是想隐瞒什么内情,一问必然投鼠忌器,反引起他的警觉。”
陈俊峰意味深长地笑了:“你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