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加了一些工钱,作为嘉奖。
这些残兵们大多数都是住在庄子上的,他们大多都不想回以前的家,或者根本就没有家。
因此,赵琪就排了一个班,让他们这些时候多多照看一下庄子四周。赵琪挑选的都是一些有小残疾在身上的人。
缺眼睛耳朵,手指脚趾,不妨碍行动的那些残兵是首选。
那些缺胳膊少腿的,赵琪根本就不敢让他们上,到时候遇到危险的时候,赵琪怕还要先担心他们呢。
有钱拿,又能再次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些残兵们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很尽职责的工作。每天晚上举着火把来回巡逻。
难民们的确来闹了几次,不过都被发现打了出去。如此几次下来,大小庄子的凶名就传了出去,再也没有难民过来闹事了。
县太爷在关闭一段时间的城门之后,终于收到了上级的命令,开始开仓放粮。同时,福河镇上的员外大户们也开始开设粥棚,救济难民。
赵琪得到消息之后,也入乡随俗的拿出不少钱财,派人施粥。
福河镇只是一个小乡镇,地理位置又偏僻,因此难民虽然不少,但是总算没有出现饿死的情况了。
赵琪害怕的就是有太多人饿死的情况发生,如果一旦发生,接下来就可能会大面积爆发瘟疫。
在古代这个连感冒都有可能去世的地方,赵琪实在是不想经历瘟疫。
所幸福河镇这边的情况控制的很好,赵琪每天都派人打探消息,听着并没有很多人死去,赵琪才松了一口气。
如今已经九月了,天气还很热,如果再过两个月,天气变冷,到时候估计还会冻死几批难民也说不定。
因此,赵琪趁这个时候,派人大量收购了许多棉花,还派人到附近城镇也收购了不少,只希望到冬天的时候可以能帮助一下难民,减少一些伤亡。
棉花收购上来之后,赵琪就分发下去让佃户里的媳妇们帮忙做,按件算钱。做好一件衣服给二十文钱。
那些媳妇们都知道这是给那些难民们的物资,都表示纷纷表示不要钱,她们能帮一些忙,就帮一下。
然后她们都自愿的做起衣服来,还把自己家不穿的旧衣服也都翻新了一下,交了上来。准备尽一些微薄之力。
赵琪看着她们的举动,心里感觉很感动,在大难面前,总能遇到一些很可爱的人呢。
第210章再来信
到了九月,赵琪已经怀孕六个多月了,肚子如气球一般鼓了起来,几天就能看出来变大一点。
赵琪也开始腰酸背痛起来,每天只走一小会儿,就感觉腰酸背痛,腿抽筋,难受的紧。
小崽崽的动作也多了起来,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是他最活跃的时候,拳打脚踢的,一刻也不消停。
赵琪一开始感觉这强劲的胎动,还挺兴奋的,每天都对着肚子说好些话。但是时间长了之后,睡眠质量直线下降。赵琪就感觉不那么好了。
赵琪有些撑不住了,每天都蔫儿了吧唧的。赵玉每天都过来陪着赵琪说话,给小侄子做小衣服,小鞋子。
赵睿他们三兄弟,也有事儿,没事儿就往家跑,都来陪着赵琪,赵琪这才感觉日子没有那么难熬。
林嬷嬷则是面带笑容的道:“夫人这胎一定是个男孩,一看这折腾的样子,就知道是个活泼的。”
赵琪到感觉无所谓,男孩儿,女孩儿都行,就是睡不着有些难受的紧。
“这些都是正常的,到后面啊,夫人会更加难受的。”林嬷嬷道。
赵琪叹气,只有自己当了母亲,才会亲身体会母亲的不容易,有点想老妈了呢。
这些日子,天气还是挺热的,秋老虎嘛,估计还要热几天。不过一场秋雨下过来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了。
难民们有极大多数已经离开了福河镇,往比较繁华的县城里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没有力气再走的了。
这些人虽然不是那么多了,但是安顿下来也够县太爷喝一壶的了。
不过有了之前的经验,县太爷处理这些难民也算得心应手。
连云山边上,总有一些没有开荒的荒地,把这些划分出来,让难民们自己开荒种田盖房子。县太爷顶多管一下他们的吃食,其他就爱莫能助了。
因为上一次战乱在这里安家的难民们也会过来帮忙,总之这些日子,难民们总算有了活下去的希望,看着也不像之前那样的麻木死气沉沉的。
庄子的媳妇们手脚都很麻利,每天干完活儿之后,就扎堆在一起缝制衣服,紧赶慢赶的,终于在十月里,把棉花衣料都用完了。
赵琪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大手一挥,让村子里的人帮忙去给难民们发放衣服。
碰巧的是,在他们发放衣服的同时,遇到了五福斋的方掌柜,他也是过来派发衣服的,同行的还有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