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社是没有幼儿园的,家家户户能送男娃去读书的都属于条件比较好的了,至于女娃读书,那更是少见。就是去读的,也顶多就是上个一两年学,认点字,不至于做个纯粹的睁眼瞎。而且,一般送去读书都是七八岁了,因为太小了坐不住,而七八岁的男娃正是狗都嫌的时候,送到学校去让老师管还能省点心。
“兰珍六岁了吧?也是该读书了,就是怕小了点。”
孙菁菁听着很高兴,她对兰珍的喜爱是从不掩饰的,哪怕现在有了个更白净的奶团子兰珠,甚至还有了亲侄子,可对兰珍的喜爱也丝毫没有削减,这一年间自己忙着也没忘记时不时给兰珍教个学啥的,杨妙华感激她,她还说那叫放松。
现在听到说兰珍也要去上学了,她很是高兴的同时也忍不住担心,“年纪是还小了点,到时候得让老师帮忙盯着点。”
校园暴力是永远不会禁绝的,当然现在还没这个词,孙菁菁担心的也就是大欺小的事情,她自己念书年纪也小,很清楚小女娃娃在学校里总会遭到那些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孩子的欺负。她是多亏有三个哥哥,但都记得有受委屈的时候,还是后来越长越大越懂事,三个哥哥也抽条猛长块头,才彻底没人敢招惹和欺负她。现在想到兰珍,难免就有些担忧。
“就是,我就是想的到时候给老师包点东西啥的,有老师看到点,上
下学跟队里娃娃些一路,我们队里还是有几个娃娃去读书的,他们一路走,应该没得啥子问题得。”
这也不是杨妙华盲目乐观,要不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呢,原本他们家和孙家那都属于被孤立的存在,连带兰珍也被一帮啥也不懂的小屁孩儿给排挤了,就她刚刚重生回来的时候都还亲历了一遭,那可当真是非常不好的回忆。但你看到了现在,谁还会排挤兰珍?在小孩子里她那人缘不说最好,也算顶顶不错了,出去赶鸭子啥的都能呼朋引伴,上山拣蝉蜕、捉虫子喂鸡鸭,那可真真叫打成一片了。
“那也是哈。”孙菁菁笑笑,确实也只能这样了。
至于什么家长接孩子之类的,根本都想不到。杨妙华上辈子死后是看着老伴天天去接送重孙的,但她也没说一句。
这可不像后世,那时候家家户户孩子生的少,一个两个那都是家里的小祖宗,是眼睛珠子,得好生宝贝着,哪怕就是几分钟的路程也得家长接送,关键这时候的人也没那么闲,大人也有自己的生产生活要忙,哪有那么多空闲时间接送孩子?你不过日子了你?
何况他们这儿都算好的了,就在公社边边上,来回一趟也就半个小时多点。
那些离公社远的,翻山越岭走一两个小时山路来上学的都有,相比他们这已经很幸运了。
不过杨妙华也还是有点烦恼的:“唉,兰珍
去读书了,就没得人帮我看到兰珠了。”
这也是这年代很多女娃娃不能上学的另一大原因,尤其是当姐姐的,因为她们就是家里的小保姆,除了照看家里,她们还肩负着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的责任。这时候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全靠大带小,因为现在也还没计划生育嘛,又没什么娱乐,生孩子都是一串串的,有的大的都要结婚了,老幺还在吃奶,甚至有小娃娃不是吃母乳而是吃大嫂的奶长大的。
“我不行,我真不行。”孙菁菁打她一开口就疯狂摆手,“我跟你说,就因为你出去说我教你认字,现在一个个大的小的都跑来找我,特别是那些小娃娃,我这儿都要吵死了。我也盼着你们兰珍去读书了,这里也能跟着清静点。”
这模样,真是被折腾的够够的了。
的确,兰珍聪不聪明且不说,至少足够乖巧听话,教她读书认字就跟玩儿似的,是真能让人放松。但别的一堆小娃娃来,那纯粹就是哪吒闹海,给她脑瓜子都要整的嗡嗡的。
杨妙华本来也没打这算盘,哪有那脸呢?就是随口说一句,却直接被孙菁菁这反应给逗笑了,也不解释,反而故意打趣:“哎哟,那是多好的事儿啊,一天到晚热热闹闹的,现在生产队谁的人缘最好?那不就属我们幺妹儿!大家相信你,人来的多是好事啊,你看谁还敢跟你说什么不靠谱的话?都不用你开
口,那些嬢嬢大姐些就帮你把人打出去了。”
这可是真事儿,杨妙华有次就见到,一个喜欢占便宜的大妈拉着孙菁菁的手,张口就是要给她介绍好姻缘,她那嘴里就没啥好话,面上笑嘻嘻,说出来没一句叫人爱听的,活脱脱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没想到才说了个名字,就叫周围人给打住了,最后还是大家伙七嘴八舌地帮着孙菁菁给把人轰了出去。
“每次来补衣服,啥也不带就算了,这满嘴臭粪的还想说啥呢?”
“真是个占便宜没够的,也不看看你那侄子啥条件,配得上我们幺妹儿吗?”
“去去去,下次可别来了!在这儿遇着你我们都晦气!”
那大热的天儿里,七大姑八大姨齐齐动手,直接把那碎嘴婆娘给搡了出门,当时杨妙华就差点笑出声来,该,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