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儿其实没多大印象,就是很小的时候有点乱,好像听说有土匪啥的,但经过土改,又加强民兵训练,这穷山沟也就还好,算得上比较安稳。稍微记忆深刻的也就是她那个死了的亲爹还是民兵队长,有枪,可到如今,农村集中力量搞生产搞农业建设,她这一辈乃至于往下的人,其实都没怎么摸过枪,内陆山区,又不在边疆,说穷是真的穷,说安稳,也算是真的安稳。
就生产队现在还有些人家里有枪,也都是一些土猎枪火药枪,非常落后的,譬如孙大山家那样的,用于进山打猎。平时基本都用不上。
可这个小于才多大,竟然能摸到枪,还说自己枪法精准,说明还是能经常摸到的,这啥条件啊这得是?
这么想了一会儿,杨妙华到底是没啥见识,说白了,她连公社大门往哪边开都不知道的人,你让她去想那些更高级更上层的人和事,她也凭空想不出来啊!
反正确定这的确不是一般人就对了。
也难怪这么快就要走,也是,他们这穷山旮旯,凭啥留住人啊?
杨妙华又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往好处想,人家肯留到那个时候,贴补她也够够的了,这样一直补营养,兰珠生下来指定不能再像上辈子那般让人操心了。
“妈妈,弟弟动了吗?”赵兰珍看到她摸肚子,兴冲冲跑过来,把手轻轻放在她肚子上还不算,干脆把头也轻轻靠了过来
,“没动呢?弟弟,弟弟!你动一下!”
这幼稚的言语逗得杨妙华眼睛弯弯,连带听到那个“弟弟”也没多在意。
她知道这一胎是女儿,是她的兰珠,但她也懒得纠正。
兰珍还这么小,哪里就知道什么弟弟妹妹的,不过都是周围那些大人说的话影响了而已。
有的譬如赵福安和之前的杨妙华,是真的一心想要儿子,农村就是这样重男轻女。世道如此,就是伟人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也没用,就他们这山旮旯,什么都纯靠人力,男性劳动力就是比女性强,更别说女人每个月都还有那几天,有的血太多流不干净甚至不能出门干活。而且女儿都是要嫁出去的,给别人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去了,就算顶住压力招赘也还是得女人自己生孩子过鬼门关,过不去还不是就没了……总之哪有儿子靠得住?——也就是重活了这一遭,杨妙华才算是想开了一点,俗称,认命了。可若真是能自己选择,杨妙华仍旧想要儿子。这是她刻在骨子里的念想。
而更多外人嘛,则是看热闹。杨妙华她亲妈就只生了两个女儿人就没了,她大姐上辈子虽然养活了七个儿女,而且后头三个都是儿子,可目前她大姐也是两女一儿,再加上她自己现在也就养活了兰珍一个,之前生个儿子都没能立住,外人背地里就难免嘀咕,说她们姐妹都随了亲娘生不出儿子啥的。所以他
们当着赵兰珍的面教她喊杨妙华肚子里的“弟弟”的时候,更多是抱着一种讽刺的心态。
心窄一点的,都能被这些人的嘲讽气死。事实也确实如此,上辈子的杨妙华在生了兰珠后,发现是女儿也是很失望的。那些外人对着兰珍一句句刻意的“弟弟”更是扎她的心。
想到那些事儿,说不在意杨妙华又有些心气儿不顺——哪怕她已经认命了,可还是会生气,觉得上苍不公,她这辈子都没做过什么恶事,怎么就连罗小梅那样的都能生四个儿子给立住了,反倒是她只能养活三个女儿?要是说她只能生女儿也就罢了,她上辈子可是生了五个孩子,偏偏两个儿子都夭折了,简直是剜她的心。这不是老天爷不公是什么?
“妈妈?”赵兰珍仰起小脸,小脑袋在杨妙华肚子上轻轻蹭了蹭。
她的心瞬间又暖了起来。
罢了,既然都已经认命了,还去想那些做什么?何况,罗小梅便是有四个儿子又怎样?还不如她呢!上辈子她再怎么讨厌女儿们不出息,至少女儿们都还是孝顺的。
她摸了摸兰珍的脑袋,女儿像爹真不是乱说的,上辈子三个女儿都随了赵福安,个个都很好看,大眼睛双眼皮,头发软软的还带点自来卷,摸着就很舒服。
“兰珍喜欢认字不?”
赵兰珍眨眨眼睛,抬起头来:“喜欢。”
“菁菁嬢嬢好厉害,会好多!我都会写一二三了,妈
妈,你看!”
她说着就随地捡了根树枝,比划着写起来。
杨妙华早就见识过了,看到还是忍不住笑了:“好,兰珍也厉害,那跟着菁菁嬢嬢好好学,以后妈妈送你去上小学。”
“可以吗?真的可以吗?我要上小学!”
“当然可以,我们兰珍不仅可以去上小学,只要用心,好好学习,以后还可以读初中,念高中,考大学!”
再三声明,主角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主角作为上世纪40后,人设具有其时代局限性,真的没见识没文化没金手指,自然也不可能一重生就具有开明先进的思想,更不完美。人是随着环境变化和阅历增加而一点点进步的,思想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