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明显不对的状态,最先感受到的当然还是杨妙华。
偏生她关心去问呢,赵福安还挺会敷衍:“我就是在想这次咱们能分到多少粮。”
杨妙华根本都没去上工,一个工分没挣,当然是没指望分粮的。但她也没想到赵福安还想着这个事儿,一时也被他绕了进去。
真正点破这事儿的还是孙菁菁。
要不说人做什么事儿都有个习惯成自然的说法呢,之前本来只是因为农忙,孙菁菁才往杨妙华这里跑得勤,当然在外人眼中这就属于是躲懒二人组又一起躲避劳动了。
结果如今农忙都完了,孙菁菁还是经常往这里跑,用她自己的说法就是“我说了要教兰珍的,这才几天啊,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可能这年纪的孩子都有那么点“好为人师”,也有可能纯粹是因为赵兰珍不是熊孩子,还有杨妙华这么一个其实早就有基础却装着从头学起的货,就让孙菁菁教得还挺有成就感的。哪怕只是一些非常基础的认字和计算,她也不觉得无
聊和麻烦,倒是让杨妙华这样的受益者颇为不好意思。心中更是感激的不得了。
她的回报也有,变着法儿地给孙菁菁弄点好吃的,也说不上是什么多精贵的好东西,就是一个心意,有时候是两块烤红苕,有时候是一根烤苞谷,有时候则是一把山上摘的刺泡儿……孙菁菁也受用,一来二往的关系更亲近了,孙菁菁跟她说的话多了,也更直白了。
所以,这天她来了之后,跨进门看到杨妙华第一句话就是:“杨二姐,小赵哥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啊?”
“安?不得哦。他哪里会……咋个了嘛?”
孙菁菁指指外面:“那我刚刚进来,他看到我就走开了,我没哪儿得罪他吧?”
还是说,因为她来得勤了,赵福安不高兴了?也确实,她每次来吃的东西也不少呢。
孙菁菁难得心虚了一瞬,虽然那些小零嘴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她在自己家也不缺,但杨二姐这不是弄的火候更好,吃着也香,她也看出了人不是瞎客气是真心给她,她就贪嘴都吃了,但其实心里也明白的,对自己而言不算什么的,对杨二姐这个小家庭来说可是大不一样的。
而且,赵福安一看就比杨二姐小气来着,每次都站后面不开口,谁知道心里怎么想的?
杨妙华往外看了一眼,只瞥到赵福安匆匆的背影,皱着眉头也有点不解:“不关你事,他这几天都是这个样,怪怪的。
”
说着说着她忽然想到了什么,眼睛定在孙菁菁身上:“菁菁,你爸他们这几天有什么动作没?”
她终于想起来了!那都是多久之前的事儿了?那天赵福安跟孙叔出门那么晚才回来,她就觉得赵福安有事儿瞒着她没说实话,还想着要去问林大娘。
结果她竟然给忘了!
虽然主要也确实是后头的事儿多,她身体虽没参与可一颗心也记挂着麦收,赵福安也是成日忙碌,还有个小于知青时不时过来耍个宝开小灶加个餐什么的……总之就是忙活着忙活着,她竟然就给把这事儿给抛脑后去了!
不对,她可不是记性这么差的人,肯定是因为怀孕。后来不是有句话,一孕傻三年吗?她这简直也差不多啊!
杨妙华内心已经吐槽了自己好多句,顺带已经想好了等会儿要怎么盘问赵福安,脸上也就带了一些出来,当然,她对孙菁菁还是不会摆脸色的,只不过就是有些急切和懊恼。
“没有吧,最近不是忙麦收吗?”孙菁菁作为家里唯一的小女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且还在读书,虽然周末放假,可平日里到底是待在学校的时候居多,对家里的事情尤其是父兄的行动不是特别清楚,但也不是全然无知,至少,家里有没有新鲜野物,她还是知道的,也能据此做出一些判断,“应该是没有的。”
她看着杨妙华:“要是有的话,我爸肯定会叫上赵哥的
。”
然后又心虚了一下,毕竟她妈可是说过的,他们家又不是单纯做好人好事,有所图的话,肯定不可能藏着掖着的。
“也是。那肯定是赵福安有事没跟我说。”
孙菁菁没接话,但她努力想了一下,突然瞪大了眼睛,拉着杨妙华压低了声音:“杨二姐,我妈说,过两天他们准备去弄个大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