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趟去县城,除了
跟孙家一起去弄回缝纫机,杨妙华也是去拿自己的采购单子的。
好在这段时间他们也积累了一些钱,当然就算他们的钱不够,于书彬也表示可以借些本钱给他们。杨妙华没有拒绝,她很清楚,别看一家人拣蝉蜕好像没多少,可一旦他们把这收购蝉蜕的旗帜打出去,到时候十里八乡都往这儿送蝉蜕,那个量绝对是巨大的,需要的本钱也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万事开头难,只要挺过了坚持住了,等做顺了就好了。
因为激动,孙菁菁这趟也跟着一起去了,自打于书彬寄了书过来,她对县城供销社那些成衣就失去了兴趣,一心扎在看书学习上,脑子里有很多想法,设计图纸也画了不少,奈何手工缝线始终没那么灵活,针脚大大小小稀稀落落,对缝纫机的需求已经刻在骨子里了,这会儿哪能不激动?
大冬天的,镇日阴天,虽然不下雪,但那种湿冷是浸到骨子里的,也不好受。即便如此,说起要出门去县城,一行人也没害怕的。
到了县城,孙建业在车站等着,省城过来的车还没到。孙菁菁也想第一时间看到缝纫机,因为冷,被自家二哥催着跟杨妙华一起去了招待所。
“小晴,来,拿着。”杨妙华把背篓放在了柜台边,除了青菜萝卜,里面还有几个玻璃罐子,装的是腌好的萝卜干和大头菜。
“这个好,就想着这口了,之前的那两罐子
都吃完了。二姐你来的正是时候。”何晴欢笑着拿起玻璃罐子,把背篓移到里面,又压低了声音,“刚刚好供销社有一批残次布,我给赶上了,收在家里呢,明儿给你拿过来。”
供销社的什么残次品破损品,这里头的名堂可大着咧。杨妙华原本也不知道,她哪有那渠道啊?不过现在她都懂了。
“那好,真是多谢你了。”她压低了声音,又笑着,“上回不是说嬢嬢有些咳嗽吗?喝点老鸭汤好,我听我们那儿大夫说了,止咳润肺的,这不,这会给你捎了两只上来,是三年的老鸭子,都杀好了的,你记着拿回去给嬢嬢炖。”
“嗳嗳,这好,这好。”
几句话的功夫,听着都是人情往来,就已经把交易完成了——是的,农村人有更多的鸡鸭肉蛋,城里人更方便弄到工业制品,比如肥皂、毛巾啥的,残次布也是好东西。以前都要去供销社买,还不一定买得到。如今彼此联系一下,大家都方便了,谁也没觉得亏,这感情一来二去的可不就处得更好了。
两边说着又聊起杨妙华这次来的目的。顺带着还介绍了一下孙菁菁,提到他们公社第一台缝纫机。
这场面就连孙菁菁看了都觉得有些稀奇,也是这时候她才发现,有段时间没注意,杨二姐身上那股农村人由于缺乏见识以及贫穷而产生的自卑怯懦瑟缩几乎都看不见了,整个人爽朗大气,谈起
这些事儿来那气质跟她二哥也差不多了。不看那身补丁衣服,还真像个城里跑生意的。不,又比那些跑生意的更坦然,毕竟现在做生意都是投机倒把,只能私底下搞,去黑市上大家都得警醒着点,可没有这样的落落大方。
转念一想也是,人家毕竟都跑下采购单了,也算半个公家了,自然可以大大方方。
这一刻,孙菁菁心里也有些受到了震动,内心五味杂陈。倒不是嫉妒,更多是感慨,有志者事竟成,她家父兄倒腾东西也好几年了,就没想过这些,现在虽然搞得有声有色,终归还是私底下投机倒把,竟然是二姐自己在这半年的功夫里跑成了半个公家。
又想到听说她还跑到河口公社那边去喊人搞起了什么皮蛋合作社,心里不免想得更多。
而用杨二姐自己的话来说,她会做这一切,那就是慢慢学来的,她也在不停的学习,只有学习的知识越多,对外界了解的越多,才能抓住机会去做更多事情,赚更多的钱。
且不说事情最终能不能成会赚多少,就目前杨二姐所展现出来的这份儿眼光,那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般想着,孙菁菁又想到了那堆被她束之高阁的高中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