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摆在台子上的菜,恨不得把眼睛放菜里面找找荤腥。他点的可是硬菜,这汤汤水水、绿得发光的玩意儿到底是什么?!
“端走端走,别耽误我们做事。”小胡子隔着橱窗不耐烦地催促,颇有一种他不端菜就立马撤走不让吃的架势。
吴庆不敢废话,忍气吞声地一一端走了菜,还要安抚越来越憋屈恼怒的亲妈和姜茯苓,一顿饭吃得毫无滋味可言。
“你说话啊!你怎么这么没用!走到哪儿都要受气,我嫁给你就是为了受气吗?”
姜茯苓抱怨了几句,见他完全不搭腔,气得撂了筷子一顿骂骂咧咧。
“谁不知道你看上的是人家姜半夏,你有本事就去跟她用强啊,你自个儿没本事还害了我,转头还给我受气,你算个什么东西!看见姜半夏你就丢了魂,半个屁都不敢放,难怪这么些年一个对象都谈不上!”
“够了!”
吴庆憋了又憋、忍了又忍,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了。
“姜茯苓,你他妈的爱结婚不结婚,要去举报你就去,大不了老子这份工作不要了,这辈子就跟你死斗到底!”
姜茯苓被他一吼,吓得哆嗦了一下,想起刚刚他动手打架时的狠劲,咽了咽唾沫消停坐了下去。她瞥眼看见桌旁的一堆礼物,想到吴庆的那些保证,还是没有再开口。
日子还长着呢,姜茯苓默默安慰自己,只要她爸还有本事,吴庆就不敢真拿她怎么样,等以后钱到了手里,家里谁说了算还不一定呢!
第122章夏天到了,该酿酒了
忙活到下午一点五十五,姜半夏提前五分钟下了班,给大伯留下了一大罐麦rǔ精,拎着其它的物件匆匆往家走去。
一想起待会儿就要和沈雁西见面,她的脚步就无比轻盈,一个人走在路上也藏不住笑容,偶尔遇上几位结伴路过的村民,打招呼都比平时热情。
“半夏今天走得早啊,是不是回去为比赛做准备呢?这回去市里要做啥菜,能不能给咱们先说说,开开眼界?”
“就是就是,咱吃不上,听听也成啊!”
“别瞎闹,参赛的菜都保密,要是传出去让竞争对手知道了,咱们村不就容易落后嘛!”
姜半夏笑盈盈地回应着,没有透露菜品,也没有让各位大哥大姐叔叔婶婶生气。
“我们打算做新研究出来的菜,现在还没个定数呢,到时候比完了,大家要是感兴趣,我就教大家做,保管教会!”
姜半夏对过几天的比赛充满了信心,上次的代代有福惊艳了全场,这一次,她跟大伯又有了新主意。
把大饭店常见的菜经过改良,绝对称得上色香味意形俱全,她对食材和调料的把控越来越精准,保管能让评委吃得满意。
“哎,半夏,你听没听说最近有新政策,说是国营饭店要转型?”
一名消息灵通的大姐走到姜半夏身边,小声提醒了一句。
“我有个侄子在望京一个小单位的食堂工作,他写信回来说,以后说不准能允许私人开饭店呢!这要是真的,不就没有铁饭碗了吗?”
姜半夏有些惊讶地瞪了瞪眼,没想到消息会流传得这么快、这么广,看来她还是太先入为主,把这年代的信息传播想得太简单了。
她老早就跟家里提过想开饭店,只要风口一松,她就会大胆动作。大不了前期应付一些小麻烦,要不了多久,全国就能开放私人饭店,她就是走在最前面的人。
“要是国家这样安排,那咱就好好接受呗,铁不铁饭碗的都没关系,我相信国家的政策一定对人民有利!”
姜半夏说得滴水不漏,大姐一听,脸色都严肃起来,跟着点了点头。
“嗯!你说得没错,咱们老百姓就跟着国家走,只有越来越好的份儿。要真是能自个儿开饭店,我看你跟你大伯能搞一个!”
大姐只是客客气气这么一说,倒没真觉得姜家能把饭店张罗起来。
且不说那得花多少钱投入,就说姜半夏一个年轻小姑娘,迟早是要嫁去别人家,谁愿意娶一个抛头露脸做生意的姑娘?说出去多丢人啊!
姜半夏看出大姐不太真心,但也不可能当面反驳,她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操心,用不着跟外人解释那么多。
“那就借您吉言!我先往家去了,姐,回见!”
“哎,回见!”
大姐看着她背影消失,眯了眯眼睛,转头看向同行的一个小媳妇。
“你说半夏跟咱村谁最配?”
“我看刘小乐成!长得秀气白净,还上过高中,这回又被老姜弄成了记分员,多配啊!”
“对对对!我看刘小乐也不错!半夏这姑娘出落得这么好,一般人都配不上!”
“看你们给人配的啥啊,我看姜半夏好赖得找个知青,以后指不定跟人返城呢!”
“别闹了,人家这一批知青是啥条件,来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