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古代,什么都是原生态的,跨年就是放火炮,而宋父已经拿着一卷火炮出去点去了。
宋苏叶提前捂住小团子的耳朵,生怕他被吓着,不一会,由远及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宋苏叶知道村里其他人家都去放鞭炮去了。
虽说古代落后,没有水电汽车什么的,但是至少现在他们是平平安安的,有家人,有爱人,所有重要的人都能在他们的身边。
古人睡的都比较早,今天能熬到十二点多,还是多亏了宋苏叶的扑克,不过这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即使扑克牌再好玩,他们也架不住困意,差不多到一点的时候,众人就已经困的受不了了。
宋母见状去厨房给众人烧了水,大家洗漱完了就回到各自的房间睡了。
第二日一早就是新年了。宋母取下吊到房梁上滴干水分的糯米粉,从白色的布口袋里倒出来一些放进盆里,使劲揉匀。
宋父也是一早就起来到厨房帮忙烧水去了。因为是新年,宋苏叶醒的特别早,将自己和小团子洗漱干净之后,就朝着厨房走去。
到厨房的时候已经看到宋母在做汤圆了,宋苏叶高兴的问道:“娘,你起的好早呀!这是什么馅儿的汤圆?”
宋母笑着答道:“这是花生芝麻馅,还有一种是实心的,我两种都做了,到时候看你们要吃哪一种。”
宋苏叶其实很喜欢吃芝麻汤圆馅的,但是这毕竟是甜的,很容易腻,吃多了就受不了了,还好宋母还做了实心的汤圆,那她吃点吃几个芝麻馅儿汤圆,再吃几个实心的,那早上就差不多能吃饱了。
第146章考试
“哇,这汤圆细腻软滑,芝麻馅甜而不腻,妹子,你的手艺真好啊,都快赶上府里的大厨了。”王妃吃着汤圆夸赞道。
宋母捂嘴轻笑:“哪里啊,只是寻常人家都会做的罢了,肯定比不上大厨,那才是真正的大厨。”
春节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度过。
时间飞逝,转眼已是正月十六,宋家才过完元宵节,第二日就要送孩子们去城里的私塾参加入学考试了。
宋小墨和黄玉的生辰将近,宋小墨在正月满了十一岁,黄玉则已经十四岁了。两人生辰仅仅相隔了几日,宋苏叶精心为两人举办了一个生辰宴。
黄玉对宋家越发的感激,宋母也很喜欢这个孩子,平时做事都带着她。
说到年纪的事,闫沉年纪最大,开春五月份就十三岁了,如今去私塾读书,应该算得上是中班了。
正月十七日早,宋父宋母以及宋苏叶带着闫沉、宋小墨两人去城里。因为今天是青州最大的书院青州书院入学考试的日子。
说到这个书院,确实是宋苏叶见过的比较现代化的书院了,书院规定,每个学子每学期开学的时候都要参加一次入学考试,根据考试的成绩再决定分班,分班是根据学问以及资质来分的,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配备不同资质的夫子。
宋苏叶带着宋小墨和闫沉两人去书院前面的广场报名,
宋父宋母和宋苏叶分别为宋小墨和闫沉报了名。夫子说,让他们先回去等着,等上午报完名,下午全部报名的学子要回来参加考试。
学子的考试结果将在第二日一早,也就是正月十八公布。考上的学子第二日一早就可以按照分班到书院来上课了,离家远的学子可以自行选择住校或者在书院旁赁房子,只要不耽误读书,书院都是允许的。
书院住宿的宿舍在离学堂不远的地方,一排排的宿舍挨在一起,学子吃饭的食堂离宿舍不远,保证了学子们的通行时间。
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住不同的宿舍。虽然宋家现在在城里有了店铺,而且店铺后面也有几个房间可以用来住,但是青州书院离城里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马车来回接近两个时辰,也就是三个多小时,学生们每天都回来明显不可能,所以基本大多数的学子都是住宿或者在学院周边租房,宋苏叶也觉得每天回来有些浪费时间。
宋父宋母打算让两个孩子在书院的宿舍里住,偶尔接回去吃顿饭也行。或者直接等休沐日回来吃饭。
宋苏叶也觉得可以,遂恭恭敬敬的问道:“夫子,请问你们书院有没有两人住的宿舍?”
夫子说有的:“有十二人间、八人间、六人间、四人间,也有双人间,还有少量的一人间。但是价格也不同,看你们愿不愿意?”
宋苏叶问道:“这价格有什么不同?”
夫子道:“单人间一年十两银子,双人间一年八两,四人间六两,六人间四两,八人间三两,十二人间一两银子,都是按人头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