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单纯的,没有遇到合适的女孩子。
虽然他不可否认,他心中的理想型,真的带有一些佟春草的银子。
但更多的,还是因为相亲的每一个姑娘,都跟他说不来话。
她们说的话他听不进去;他说的话她们不爱听。
仅此而已。
“知道了?”罗美珍拔高了音量,“每次你都说知道,每次都把人给气跑!我和你爹还能有多少钱给媒婆?还能让人家带多少个姑娘来家里看?最后剩这点钱,还是要给你真正娶媳妇的时候用的!咱们不比人家会投机取巧的,就靠些死力气,种两亩地,地还不多,能挣多少钱?你呀,少让娘操点心,等媳妇娶进来,娘也不用啰嗦你,要啰嗦也啰嗦你媳妇去了!”
如今罗美珍是“坐拥”四个媳妇的大婆婆,说话语气也比较以前更强势,以及阴阳怪气了。
而她口中“投机取巧”的人,便是顺利脱贫后,带着全家搬去城里的佟春草。
第162章:像做梦一样
乡下人穷的原因有很多,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父辈无积攒等都有;
但同时,眼界窄、格局小、无法以一己之力跳出贫困局限,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李家、还有桥头村的其他村民,便都是如此。
虽然佟春草带着他们养猪挣了钱,实现了他们的小阶段富裕,但当她离开桥头村后,他们却还是致力于种好一块地、养好一头猪,守住当下的生活。
没有人想过要用钱生钱,持续投资,扩大规模。
更没想过,要冒着风险外出做生意。
哪怕外出的地点,只是邻村。
而他们跟着佟春草挣到的那笔钱,有些人死攥着,也算有了家底;有些人尽情安排孩子嫁娶,也算完成人生目标;还有些人报复性消费,很快便挥霍一空。
在这之后,他们仍是种地、砍柴、挖野菜。
李家也不例外。
虽然李家五个儿子,有着远优于旁人家庭的劳动力,但他们能想到的,利用这份劳动力的方法,便是多上山砍柴、兼打一些猎物,拿到城里去卖。
但他们家里因为舍不得一次性的大支出,没有买车,连牛车都没有,每次都是步行进城,往返费时不说,由于不能在城里逗留过久,往往成堆的柴火、上好的野味,只能让贩子低价收去。
也难怪,罗美珍说起佟春草时,颇有一些咬牙切齿。
她其实是对佟春草又羡慕又恨。
羡慕她挣了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