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享受了前人栽树的后人,所以她其实对这些人的感激都觉得臊得慌。
“还。。。还好吧,这都是我该做的。”
“身为大邺朝的子民,也希望国家好的。”
温馨的气息在两人之间传递,直到马车停下,李筠景从府中冲出来:“嫂嫂大哥,你们出门都不带我玩!”横冲直撞的李筠景跑到马车旁,将气息给打散了。
李松宴:这弟弟怎么养的跟个儿子一样!
“陛下!三皇子求见。”皇帝整个大臣在尚书房商议政事,太监尖锐的嗓音让整个房间里的人都能听到。
三皇子来了,他们是不是可以下班了?位高权重真的伤不起!每天干活到傍晚,这个点了饭没吃还和皇帝在商讨政事,除了张阁老,其他人都有些心不在焉。
“让他进来吧。”皇帝让三皇子进来,没让这些大臣出去,几个人有些丧气,他们真的饿了,该吃饭了。
“父皇,儿臣来给您报喜了!”秦熙带着人精神奕奕的来到尚书房,任谁一看就知道他春风得意,这是有什么好事发生。
“拜见三皇子。”
“各位大人不用多礼,来看看我们的红薯,今天早朝就说了可以挖了,这是我们试验田的成果,等一会儿各位大人可以拿回家尝尝。”秦熙将自己带来的一筐红薯指给在场的人看。
众位大臣就看到三皇子背后跟着一个挑箩筐的男子,两个箩筐内装满了三皇子说的红薯,一根一根的,外表有白色也有黄的,装的满满的。
张阁老闻言,“三皇子,我记得您当初有提到过,这个红薯是可以亩产千斤的,怎么。。。。。。只有这么点呢?”是疑问,更是对秦熙的质问。
“只有这么一点,那这个产量也太少了,这可是一亩地啊,您这两个筐子加起来最多一百多斤吧,换成其他的粮食,最低也能有个两三百斤的。”
张阁老温和总结加提议:“禀皇上,微臣认为这个红薯有名无实,产量低,不必再留着这良种,且清禾郡主也因为敬献良种而获得郡主之位,现理应收回。”
秦熙:。。。。。。真是什么话都你说完了。
“张阁老如今眼睛真是只看眼前,不知其后。”
“父皇,张阁老年纪越大,智力是越来越跟不上了,您也别天天拉着张阁老聊政事,让人家多休息才是好的。”
张阁老和三皇子之间的暗潮汹涌,在场的人看的明明白白,三皇子说话还阴阳怪气的讽刺张阁老,在场的都不敢吭声。
张阁老面不改色,心里却对秦熙百般嫌弃,不尊老,就算他是臣又如何,他年纪摆在这里,为大邺尽忠这么多年,还得不到他一个年轻皇子的尊重!
皇帝也不想老臣子han心,沉着脸,“别胡闹,张阁老只是忧心国事。”轻飘飘的一句就带过了这件事,问起了秦熙。
“你这是怎么回事?不应该只有这么点产量吧。”
皇帝是亲眼所见红薯的产量,当然不可能像张阁老说的这般少,就是不知秦熙为何不将红薯全部带进宫。
秦熙骄傲道:“父皇,不是我不想带,而是产量太多不好带,一亩地产出了两千斤的红薯,我也不能全给您装来看吧,然后摆一排的箩筐。”
在场的官员其他人瞪大的眼睛看秦熙,他也不为所动,专心说着自己的话,有的大人连手中的笏板都快拿不住了,呵呵,震惊死你。
“亩产千斤……!”
“三皇子,这可是真的!”?
“陛下,这是大喜事啊!”
“哈哈哈哈……”,皇帝大笑,他就知道,秦熙不会让他失望,这红薯也确实厉害,大邺朝百姓丰衣足食,指日可待!
“熙儿,两千多斤,有具体数字吗?”
“这要问葛农官,他爆出来的是两千斤以上,具体多少我们也不知道。”
“你让礼部找葛农官问出具体数字,然后整理出一篇文章,将红薯的产量,吃法这些都教给百姓,这两千斤的红薯,一部分留作朝廷试验田的种子,一部分给到百姓去种植,必须在这两年的时间,将红薯推广到大邺朝各地!”
两千斤的红薯看似很多,但对于整个大大邺朝的百姓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皇帝留一半的种子,也是希望低下的农官能将红薯的种子越种越多,好让百姓有更多的红薯种。
“我记得你有个农庄?”皇帝问秦熙。
“有一个,父皇有什么想法了?”
“朝廷的试验没办法全部用来种植红薯,你的农庄就征用了,我让葛农官去你农庄种红薯去。”
“收益分我一半。”秦熙当着个个朝臣的面和皇帝谈条件。
皇帝一本书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