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楼下,”李筠景跟着清禾一起出门的,他踮着脚尖还是看不到楼下,郁闷的问道。
清禾看他这样子,哈哈一笑,将人抱起坐在自己的腿上:“这不就看到了,等一会儿你就坐在嫂嫂腿上看。”这孩子的身高还没到这窗户高,当然看不到楼下,没等多久,城门打开,大皇子带兵进城。
清禾选的是靠近城门的茶楼,而且这个位置也好,直接就能看到城门口的全貌,只见一位穿着盔甲的男子坐在一匹棕色的马上,一身黑色的盔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没有遮住脸,所以清禾能看清他的样貌,长相和宁贵妃相似,一身凛然正气,原本带着利光的眼神在看向欢呼的百姓又变柔和。
身后就算此次去边关的其他武将,全跟着大皇子一起回来的,清禾也激动的凑到了窗外,这就是大邺的战士!
“嫂嫂,我,你把我忘了,”李筠景被嫂嫂放下后坐回了自己的位置,结果现在大皇子到了,嫂嫂光顾着自己看,把他给忘了,急得李筠景在一旁跳脚。
清禾听到声音一把将人捞过来:“快看,”楼下的人知道好多的百姓都在看他们,所以走的很慢,大皇子行路的前方分出一条路,走出几个人,头戴官帽,是李松宴!
清禾第一次见李松宴在这种场合,他不像平时回到家这么轻松,现在有一种正在上班的感觉,皇帝派他来迎接大皇子,难怪走的那么早,秋娘在清禾醒后说他今日比平时走的早了许多。
穿常服的李松宴更能体现出仙气,而在朝上上班的李松宴更有一种贵气。
“大皇子,陛下派我前来迎接,您一路辛苦,”李松呀拱手行礼,大皇子秦于单手对李松宴示意,“快请起,李大人也才回来不久,怎么父皇居然让你来接我。”
“这是微臣自请来接大皇子,”实际上是李松呀知道清禾带着李筠景要来城门口看人,提早请示皇帝他要来接大皇子的,清禾一出门李松宴就有些担心,所以在接到大皇子后他看向清禾和李松宴所在的茶楼,一眼就看到了两人,见两人安安稳稳的坐在茶楼上,李松宴才放心。
被自家大哥夫君看到,两人齐齐挥手示意,坐着看他们越走越远,没在茶楼定位子的人都跟着大部队走了,城门口从最开始的喧闹变得安静了一点,有的人没有跟上去,就在擦楼的大堂讨论这次的战事。
“人都走了,我们也走吧,”热闹看完也没剩下什么,清禾带着李筠景就回家了。
李松宴一路带着大皇子走到皇宫大门,皇帝带着百官在大门口等到,秦于看到这场景赶紧下马车:“儿臣拜见父皇,”皇帝看到许久未见的大儿子,这里又打了胜仗,两眼也有些热泪,“快起来,这次干的漂亮!将蛮夷的人都给打怕了,快进宫,你母妃还等着看你呢。”
大皇子在边关一带就算五年,期间只回来过一两次,能不想这人吗。
来到平时早朝的地方,皇后和宁贵妃都在这里等着,宁贵妃看到大儿子走来就想冲上前去抱,被皇后拉住了:“妹妹别着急,这里人太多了,等宴会结束你再抱也不迟,人在汴京跑不掉的。”
宁贵妃只好忍着。
“拜见母后,拜见母妃。”
“免礼,大皇子许久未见,这次回到宫中可要多待几天,瞧你母妃这想你想的,眼眶都红了,”皇后指着宁贵妃的双眼,秦于一看果然是这样,深感自己不孝。
“是儿臣的错,让母妃担忧了。”
宁贵妃上前拉着秦于的手,声音有些哽咽:“没事儿,你只要平安就好,”她不只是因为长久没见到儿子思恋,还因为这次边关的战事害怕,大邺稳定多年,很少有这么大的战事,宁贵妃最开始怕的就算孩子受重伤。
皇帝坐在主位,下方是皇后,再下方是宁贵妃,其下再是朝臣,皇帝在上面举杯,“此次能胜利,是我大邺所有将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朕很欣慰,今天朕敬各位将士一杯,感谢大家对大邺的付出。”
此话一出,吓得众将士不知所措:“使不得使不得,我们为大邺鞠躬尽瘁是应该的。”
秦熙在下方笑着说:“父皇,您贵为天子,说这话确实有点吓着他们了,不如还是我们感谢众位将士的付出,他们也敢接啊。”
果然,轮到秦熙说这句话时,众将士才敢喝下这杯酒。
吃完这场宴席,宫女撤下席面,秦于开始汇报此次的胜利,以及蛮夷的降书,这次回京还有个问题在于,到底对着蛮夷要多少赔偿,这就是户部的事情了。
汇报完后,皇帝开始给这些人奖励,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