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宋彦青得知了,拿着零花钱也想加入进来,但被大娃和二娃联手拒绝了。
二娃是不想多一个人分钱,至于大娃,这就不知道了。
不过宋彦青不达目的不罢休,最终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打工人”。
暑假一到,街头巷尾就多了一群中学生,卖冰棍,卖汽水,卖录音带,卖喇叭裤,每人头上还带着一顶红色的帽子,既能遮阳,也是标志。
因为帽子上印着“勤工俭学”四个字,让人们下意识的偏向这些学生,于是,他们在同类小贩中脱颖而出。
这自然也惹人妒忌和贪婪。
没几天,有两个“打工人”一脸青肿地赶到四合院,告知今天的货款被一群小混混抢了。
大娃气得拳头都握紧了,但三年前火车站巷口的事让他克制住了,没有莽撞地立刻去找人算账,而是把所有人都召集到院里。
宋彦青是最后到的,得知这事后,立刻说道:“我们的人也不少,将那群混混找出来,把钱要回来。”
“怎么要钱,打架吗?”二娃问道。
“你难道怕打架?”宋彦青有些嫌弃地看了眼长着卷毛的白嫩二娃,“算了,你就不用去了,有我们这些人就够了。”
他们可都是在子弟学校读书的,每天都有训练课,论打架,只要人数相当,就不可能输掉。
同学们一听宋彦青的话,都摩拳擦掌起来,都是热血少年啊。
二娃却冲他们翻了个白眼:“要是被公安看到了算什么,斗殴吗?”
“那就不让公安看到,咱们约个‘好地方’。”宋彦青理所当然道,又看向大娃,“韩卫国你说呢?”
大娃想了下摇头:“不能打架,也不能不打。”
宋彦青愣住了:“你把我搞糊涂了,到底打还是不打?”
“你可真笨,这都听不懂。”二娃给了宋彦青一个嫌弃的眼神,气得宋彦青想要先教训一下这个弟弟。
当然,内斗是不能内斗的,十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听二娃出主意。
第二天,又有两个“打工人”被抢了货款,好在这次没挨揍,因为他主动上交了。
第三天,三人被抢。
第四天,五人被抢。
第五天,混混们固定守在某个巷口,就等小红帽们